来自非洲中东部国家布隆迪的克劳德,两年前来到中国重庆西南大学,学习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8月24日晚,15吨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后,陆续分拨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沈阳等地,全程冷链配送,标志着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进入中国市场。
“中非科技小院”是2019年启动的中非农业教育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负责实施,面向非洲招收农业专业来华留学生。近6年来,该项目已在非洲12国招收了91名农业人才,这些学生也成为了中非深化合作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坐落在卢旺达的南方省胡耶区,距首都基加利约130公里。
“中国粮的奇迹”让孔七不远万里来华求学——“我要像袁隆平一样,让家乡人民也可以自由地享用粮食,而不再担忧它的价格。”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芒果示范基地收购商首次采摘活动,日前在斯里兰卡阿努拉达普拉市举行。
罗马尼亚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数据显示,该国2023年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0.6%,按现价计算为1098.9亿列伊。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实施示范国第一次技术研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多个国家的中外农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于2021年11月正式批复,由西南大学牵头并联合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1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国内科研院所、企业等共计23家单位建设“一带一路”马铃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
在旁遮普省的麦田里,无人机正在空中巡视,智能管控系统代替人工“照顾”农作物,农民直接在手机上“一键式”精准进行施肥灌溉等操作……风吹麦浪夏收忙,得益于中巴合作的“利用计算机视觉实现气候智能农业的高通量作物监测”项目在此试点应用,今年的旁遮普省农田麦收科技感十足。
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成都)于2024年6月12日至25日在成都举办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领域标准化合作研修班,来自冈比亚、加蓬、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2名学员参加此次研修班。
在中匈双方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柑橘、脆李、猕猴桃等重庆本土佳果,经过匈牙利精湛酿造技艺,制成“清咔”系列水果蒸馏酒。在多次重要外事活动现场,它以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吸引众多目光,赢得广泛赞誉。
在三亚召开的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介绍说,很多中方专家长期在非洲工作,围绕粮食生产、植保、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开展技术援助。
我国于2019年在陕西杨凌设立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5年来已开展技术培训68期,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超过2200名,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吸引超4万人次在线学习。
“感谢中国兄弟向我们提供优质种子,花生长势好、产量高,我们今后会增加种植面积。”巴基斯坦农民巴巴尔·阿巴斯在视频中告诉中方人员。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积极发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在中亚的8个产业示范园为平台,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在农业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成都)于2024年5月13日至26日在成都举办“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业领域标准化合作官员研修班”。
近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4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与农业防灾减灾研修班举办。来自赞比亚等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24位农业官员、专家、技术员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4月里,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珀格尔地区一处农田,当地农民围在一台从中国引进的油菜籽收割机旁,观看机器收割作业的场景。机器一启动,地里微黄的油菜荚就整齐地倒在一旁,成熟的菜籽纷纷落在收割机的机箱里。
显示 49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