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召开的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介绍说,很多中方专家长期在非洲工作,围绕粮食生产、植保、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开展技术援助。
我国于2019年在陕西杨凌设立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5年来已开展技术培训68期,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超过2200名,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吸引超4万人次在线学习。
“感谢中国兄弟向我们提供优质种子,花生长势好、产量高,我们今后会增加种植面积。”巴基斯坦农民巴巴尔·阿巴斯在视频中告诉中方人员。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积极发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在中亚的8个产业示范园为平台,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在农业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成都)于2024年5月13日至26日在成都举办“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业领域标准化合作官员研修班”。
近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4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与农业防灾减灾研修班举办。来自赞比亚等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24位农业官员、专家、技术员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4月里,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珀格尔地区一处农田,当地农民围在一台从中国引进的油菜籽收割机旁,观看机器收割作业的场景。机器一启动,地里微黄的油菜荚就整齐地倒在一旁,成熟的菜籽纷纷落在收割机的机箱里。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
2022年,巴基斯坦留学生夫拉兹·阿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计划回国,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农业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通过技术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拓展粮食作物种植,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来到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格格杜垦区,一望无际的稻田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国援科特迪瓦农业技术合作的典范项目。自1997年第一批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参与项目以来,经过11期中国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格格杜垦区已成为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
作为当地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和技术交流平台,“中多现代农业中心”每年繁育优质种苗数十万株,每年接待当地农民学生参观交流千余人次,无偿提供技术培训、种苗赠送与农机应用服务,帮助多米尼克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第60届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于2月24日至3月3日在巴黎举行。中国馆首次亮相博览会,乡村“土特产”和农民手工艺品展示了中国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新气象,也使博览会成为中法农业合作“双向奔赴”的桥梁。
2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非洲科教示范基地(刚果共和国)揭牌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位于布拉柴维尔的中国援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举行。
2日,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阿波迪举行,第一批来自中国7家农机企业共31台(件)设备2日正式交付给巴西农村劳动者组织,其中包括在示范农场使用的农机。
欧洲联盟多个成员国的农民1日驾驶上千辆拖拉机堵塞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多条道路,抗议高物价和外国农产品冲击,对欧盟现有多项涉及农业的政策法规表达不满,欧盟承诺将在当天举行的峰会上重点讨论农业问题。
光阴流转,县域发展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宁乡人始终把“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牢记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宁乡苦干实干,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又开始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努力作答。
拉脱维亚农业部长克劳泽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拉脱维亚不会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粮食过境拉脱维亚转运至欧盟其他国家。
春节临近,人们的餐桌和年货购物车里肉食种类丰富,“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国内外产品花样繁多。
显示 499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