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报告发布会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在研讨会上,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将军在高度评价这份研究报告的同时,还大声疾呼一定要加强舆论引导、强化中俄合作的民意基础。
5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现已与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对下一轮经济全球化推动极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近日在俄罗斯最大规模的经济大会“莫斯科经济论坛”上表示。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要规划先行,选择好支点港口尤其重要。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关键在于发挥支点城市的“串联”与“贯通”作用,海上贸易通道上的支点城市往往也是重要的港口。因此,确保“冰上丝绸之路”贸易畅通的关键也在于支点港口的“串联”与“贯通”。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itika Passi《"一带","一路",一个"圈"》的文章中表述,北极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预期经济和战略益处促使中国正式阐述了一项北极政策。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对北极的参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利用国际法来为中国进入北极并在那里活动提供理由的策略。现在的问题是,"一带一路"和国际法这两者是否最终会相互矛盾。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官方阐述北极政策的文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特别认为,白皮书的发表意味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纲可依,有策可循,成为了“指北针”。
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明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立场、原则、目标和主张,阐明中国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和愿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以及北极航运日益成为现实的背景下《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由此,“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就从理念正式进入到了行动的阶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冰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亚美的洲际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框架,更是北极暖化背景下催生的重大构想,其鲜明的地缘空间特征,必然依托于支点的鼎持。“冰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既是洲际经济互补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国战略资源投放的重新布局。
未来,北极圈与中国的距离将不再遥远,中国的助力将使寒冷的“冰上丝绸之路”“热”起来。
俄罗斯联邦财政金融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列梅加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俄中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认为中国为实现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注入动力。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3日完成在楚科奇海的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白令海,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显示 32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