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黄金周”北京市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记者11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为811.7万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总收入81.85亿元,同比增长12.7%;人均花费1008元,同比增长7.0%。
24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标准线,消除低收入村。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8日上午在北京与德国副总理兼财长肖尔茨共同主持第二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双方围绕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治理、中德战略性合作、金融合作与金融监管等共同关注的议题,进行了务实、高效和富有成果的讨论,共达成34项互利共赢成果。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将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执行2018年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继续调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00家以上。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出版捐赠会18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宜都红茶厂史料选》的出版将有力推动各界对宜红茶的研究,有利于品牌振兴。
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正在此间举行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府在部署2019年主要任务时提出,将在今年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记者14日从北京市两会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站上新台阶,同比增长6.6%左右,预计GDP将超过3万亿元。这是继上海后中国第二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
跨越1900多公里,紫禁城从北京城中心来到位于香港尖沙咀的九龙公园,向人们展示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建筑理念和智慧。
记者10日从北京市朝阳区“两会”上获悉,目前,北京CBD区域外资机构超过1万家,税收过亿元的楼宇达到140座。北京CBD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文化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启迪未来。”中国侨联副主席隋军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首发式上表示,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中,华侨华人大有可为。
北京市近日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北京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
记者4日从民航局获悉,即将于今年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将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别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7200万人次的建设投运目标。
告别2018,中国铁路收获如何?迎来2019,未来又将如何发展?2日,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召开工作会议。现在,就让我们听听中国铁路怎么“说”。
12月25日,中国市场监管圆桌会议“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司法系统代表、高校系统代表、企业智库代表,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市场监管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共30余人参加会议。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价监竞争局局长燕军、中国市场监管学会秘书长李红旭等参会。会议由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飙主持。
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25日在京揭晓。“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等30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冰箱”等10项外观设计专利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12月23日,由经济参考报社联合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等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家圆桌会”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企业家圆桌会”邀请了来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9位企业家代表。大家紧紧围绕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对下一步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京交会将于明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据悉,此次京交会将以“开放、创新、智慧、融合”为主题,突出数字化、新经济、新服务业态等内容,聚焦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健康服务、商务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搭建更高规格、更高水准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这是笔者日前从成都举行的“2019年京交会推介会”上了解到的内容。
主题为“新经济·新电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电子商务大会2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认为,新经济时代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存在,但只要练好“内功”,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将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将于12月16日至18日在京召开。围绕“中国发展新动能·全球合作新机遇”这一主题,近百名中外政商学界与会嘉宾将就坚定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11月19日,“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举行。据了解,举办“中法环境年”,是中法两国元首共同作出的决定,就是为了加强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显示 724 条中的 461 到 4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