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在可与美国的GPS相媲美,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过了美国。
通过高精地图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化实时监测维护的石油管网、一颗与现实地球高度一致的“数字地球”……这些都是北斗系统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成果,“北斗+”“+北斗”正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23日至25日在成都举办。本届年会期间,北斗系统国际合作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近日,土耳其土中商业促进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阿克佛拉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祝贺北斗系统正式开通,认为这一科技成果将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月23日正午时分,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桥吊高耸,25辆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在码头上来来往往,运输货物。
《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日前由民航局正式发布。“路线图”提出,要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到2035年底,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全覆盖、可替代”。
在我国偏远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点信息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全覆盖地安全传输——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使我国地下水监测专业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
12月27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经完成建设,于今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化应用时代。
11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自此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为此,记者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以及相关系统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27日在北京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五年以来,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家名片”。冉承其说,“北斗二号”连续稳定运行五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到6米。通过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以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
记者10日在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上了解到,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现在,北斗系统已趋于全面完成,像美国仰仗GPS系统一般,中国很可能会变得依赖于北斗系统。中美两国间所缺少的对等,现在已出现在了太空环境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发表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指出,我国将积极推动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在系统建设、应用等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加强兼容与互操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进步,共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安全可靠的服务。
显示 13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