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协同,核心是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日前,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数据显示,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7%的外资。
27日,海关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了《“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规划对口岸安全、深化海关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海关国际合作机制等内容作出重要布局。
开局良好,前景可期。“十四五”开局之年过半,北京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精尖产业发挥引领性作用,市场消费持续恢复,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正奋力加速前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规划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几十年快速增长导致的社会与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型,中国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不断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包容性,提高发展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
“十四五”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提出的,也是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追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幕之年中提出的。可以说,2021年两会为中国提供了规划其未来50年政策和战略的重要机会。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在23日举办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文旅部正在研究编制“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适时印发实施,引导社会地区和产业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工作进程。
4月起,安徽省第六工作组市第八小组在阜南县开展为期一月的“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四送一服’”专项行动。
为增强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推进港口升级转型,黄骅港进一步加快内陆港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建设20个内陆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广东正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 同比上涨18.3%, 环比上涨0.6%, 相比2019年上涨10.3%,两年平均增长5.0%,实现稳健开局。
“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今年一季度,湖北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全面恢复态势。眼下,湖北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在抓好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的同时,正拿出“拼”“抢”“实”的状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应有增长追回来。
多年来,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从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转变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政治事件之一。原因很简单,中国全球影响力正在增长,其内部政策和计划在国际上重要性也越来越大。然而,2021年中国“两会”受到关注非同寻常。
根据行动纲要,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整体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全域场景应用智慧化水平大幅跃升,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中国制定了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十四五”规划。通过强调包容性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和更为成熟的民生概念,新规划将成为迄今所有规划中最以人为本的规划。“十四五”规划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数十年快速增长后显现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美中经济和战略斗争的下一阶段战线正在划定,它并不直接涉及军事能力,而是争夺下一代技术优势。
2013年,工信部正式发文成立部省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安徽语音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此举奠定中国声谷“省部合作”的产业创新模式。预计2021年将实现入驻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双千”目标。
记者3月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将持续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突破现有火箭的箭体尺寸以及发动机推力,从而支撑后续更远距离的深空探测。
显示 94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