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在这里透过珍贵文物,探寻古丝绸之路上中外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繁华盛景。
华美的展览、精彩的活动、律动的音乐、热闹的夜市,一场具有文化亲和力、艺术感染力、生活感知力的“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于7月8日在包头博物馆拉开帷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7日在俄首都莫斯科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举办地城市系列活动“有福之州 博物馆之夜”18日在福州举行。
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当古代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明遇到吴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特展近期在江苏苏州的吴文化博物馆火热开展,超330套(件)古代意大利文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吴文化发源地展出。
瑞士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29日正式收藏中国钟表品牌“玺佳”的“蓝色星球”腕表,这是该著名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只中国品牌腕表,对中国钟表业具有重要意义。
阿联酋副总统、总理兼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马克图姆发起“阿拉伯天才”倡议(Great Arab Minds),该倡议是由迪拜未来博物馆领导的阿拉伯国家最大规模人才运动。
当代国际视觉文化博物馆M+于11日举行开幕仪式,并将于1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湘有礼——湖南青铜艺术展”作为2024年开年首个青铜专题大展,将于2月2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百件商代至战国的湖南青铜精品,既沿承中原一脉又有独特风格,展示湖南青铜时代璀璨夺目的青铜艺术和独具地域特色的社会面貌。
全面、立体展示匈奴、契丹以及蒙古等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蒙古国成吉思汗博物馆1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两年前,新冠大流行迫使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纷纷关门,并将重心转向社交媒体。现在,疫情挑战仍在继续,是时候采取战略性和长远性的数字化模式了。
“数字藏品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可能性边界的外移,是促进文化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活起来’的载体。”12月21日,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长赵志良在“用数赋智 助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暨数字新文创研讨会上表示。
记者在日前于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如期实现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其中北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已达到平均11万到1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24日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博物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的情况下,2020年度我国博物馆推出陈列展览2.9万余个、教育活动22.5万余场,接待观众5.4亿人次,网络观众数以亿计。
20日,“丝路启航·文化筑梦”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开馆,旨在提供文化展示交流的窗口,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明。
日前,2020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暨金秋经贸周举办。活动开幕当天,长江数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
9月28日,贵州省茶文化博物馆水城馆在水城县南部园区茶文化产业园(白族风情园)开馆揭牌,这也是贵州省第一家以茶文化命名揭牌的博物馆,预示着全省首家茶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户水城。
抗击疫情期间,不少国家都在努力平衡经济开放与疫情防控。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逐步科学有序开放,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相关行业步入稳步复苏轨道。
日前,巴西联邦警察公布了2018年国家博物馆大火事故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火灾是由于展馆内一处空调年久失修、短路漏电引发大火。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凯尔纳发文称:“国家博物馆正和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希望将博物馆以更完善、更安全的状态重新呈现在民众面前。”
显示 59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