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6日,今年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进出口货运量达211.69万吨,其中进口110.61万吨,进口货运量首次突破百万吨。
8月26日下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自洛阳发出的首趟中欧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洛阳再添一条国际开放大通道。
8月27日上午,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展览会(线上展)启幕仪式在西安举行。记者在现场获悉,本届展会采取线下线上融合的形式,通过线上展会平台大数据库,企业可以在线进行菜单式寻商对接,采购信息实时更新,陕西企业足不出户也可以实现在国际市场的物资采购和销售。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提法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受疫情影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不少外贸企业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普遍看好国内市场潜力,开始将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投入国内市场。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落地。企业出口转内销状况如何?还需要爬过哪些坎?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需求和跨国投资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外贸外资回稳向好、好于预期,为经济稳步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经济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再到“双循环”,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海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中国经济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再到“双循环”,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海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双循环”模式通过加快释放国内循环潜力促进外循环发展这种方式,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备受瞩目的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日前正式发布,榜单显示,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上榜的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这充分表明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对做好今年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畅通经济“双循环”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标定调,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应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和疫情冲击的新举措,也是旨在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中国发展“双循环”经济,是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保护主义、美国步步紧逼的对华技术战争以及新冠大流行的衰退效应,作出的一种紧急和必要的反应。
8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为今年3月以来连续四个月上涨。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6月24日,2020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如期公布。全国清单条目从2019年的40条缩减到了33条,自贸试验区清单条目则从37条缩减到了30条。中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6月10日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面对疫情对“两链”的冲击,探讨如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冠疫情剧烈冲击全球经济,各经济体经济战“疫”形势严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把握发展大势,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具有窗口意义的中国展会正成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风向标。
显示 11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