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芬兰能源消费总量为1.36兆焦耳(TJ),与上年相比下降1%。耗电量达85.5太瓦时(TWh),与一年前几乎相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继续增长约6%,其份额创历史新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6%。
由于经济、气候和能源政策缺乏连贯性,导致企业定价的可预测性较低,这将使美国企业更难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从而进一步加大美国与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差距。或许美国仍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进一步发展,但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将会加强。
印度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的融资成本高于欧美类似项目,高昂的初始投资为此类项目的部署构成了主要障碍。为此,扶持政策的成本效益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标准。鉴于政府预算的局限性,以及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所需的资本支出,需要从长期角度盘活公共和私人资本。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约旦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增长方面居中东和北非国家第一位,同时在全球71个国家中列第三位,排在中国和巴西之后。
刘汉元认为,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打好“生态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在地缘政治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然其发展前景受限于关键金属的缺乏。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出色的应对策略,在能源发展中勇立潮头,值得借鉴。
能源市场的地缘政治分析传统上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领域,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则较少。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发展前景(相当于2016年净发电量增加总量的2/3)促使我们需要考虑与关键原材料(尤其是稀土)的可用性和可负担性相关的新挑战,这是发展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技术所需要的。
在2008年,人们尚无法想象印度能够创造新技术方案来解决环境危机。数十年来,印度自称为环境变化的受害者,因此不能采取减排行动。十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印度是可再生能源部署的领袖,而美国正在退出气候协定。
“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因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了整体成本。”阿联酋能源和工业部长马兹鲁伊在此间进行的2018世界未来能源峰会间隙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有助于我们实现能源多元化的国家战略”。
人们应进一步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研发,同时尽可能高效地使用煤炭,如注重高能效低排放的煤炭技术。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都明确表示如果没有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就不可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中东一直依赖碳氢燃料的生产,向可持续能源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发现表明,电力需求的增长会带动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本文还指出中东国家需要发展本土技术,努力成为该领域的领袖,从而弥补碳氢经济可能出现的长期衰退问题。
南苏丹一直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也几乎没有建立长期的电力基础设施。2013年底爆发的内战阻碍了该国的一切发展,导致经济崩溃,且需数十亿美元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从柴油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能够带来诸多短期和长期效益。
据英国国家电网数据显示,2017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显著,打破了13项清洁能源记录。
在目前中国控制稀土全球供应并开始为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储备的情况下,无论是从经济和还是安全角度来看,稀土供应链多样化的努力都十分重要。有了必要的政策举措和执行,印度应加入竞争逐渐激烈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战斗。
印度政府近日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规划,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兴建太阳能和风电项目超过10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预计到2022年总装机规模达到200吉瓦。
美国总统特朗普令人对伊核协议的未来生疑,美国的制裁措施妨碍伊朗获取外资,加之伊朗预算紧张,这些都限制了伊朗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获得重大投资的能力。为实现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潜力,伊朗应实施新的能源改革,取消补贴,向电力生产商支付欠款,同时转向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以保护低收入公民。
2016年可再生能源全球总的装机达165G瓦,其中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达到新增装机的2/3。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认为,这种趋势将在未来成为常态。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处高级分析师Cédric Philibert博士9日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社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迅速,应在多领域推广应用”。
11月9日下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国际能源署在北京联合举办发布会,在全球首次发布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报告《可再生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从绿色能源到绿色原料和燃料》,并就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工业领域应用前景进行研讨。
在2017年REBA峰会上,代表们探讨了如何加快可再生能源采购的问题。企业购买可再生能源呈以下趋势:美国买家已准备好接纳大规模采购的新方法;美国买家希望看到账单上的电价下降;美国买家希望与公用事业单位更深入对话;政策问题阻碍了新兴市场发展;真正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仍不明朗。
显示 356 条中的 301 到 3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