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开放的论述特别有针对性,为今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定了向、定了调。
在21日至22日于京举办的2017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正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共赢。这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我国持续推进外资企业“引进来”与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努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应加强经贸园区建设,以更好地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本输出与产能合作。
2017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21日在北京开幕,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新华丝路”首次亮相展会,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全方位、全流程、全渠道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展会上引起各方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建设重心已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发挥沿线各国的协同作用,坚持规划先行,以重大建设项目为抓手,以自由贸易网络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沿线地区互联互通为重点,以“一带一路”建设机制为保障,凝聚共识、增进合作。
中国制造业的总就业人口超过1亿,其中2500万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出口导向型轻工制造企业工作。如果其它发展中国家希望利用中国工资上涨的机会吸引中国轻工制造企业,这些国家需要积极关注自身的位置成本挑战,同时直接与中国企业进行互动。
一班蓄势待发的中欧班列,犹如千年前,一艘将从黄埔古港起航的国际货船,即将穿梭于不同国度间。一端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欧班列将这两端需求和供给连接在一起,还串起来蕴藏着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中间广大腹地,广东中欧班列为众多企业铺就一条布满商机的国际大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来,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开展合作,经历了很多重要的节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排名中,央企占比36%,地方国企占20%,民营企业占42%,合资企业占2%。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将这些企业统分为国企和民营企业,从国企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产能合作和国家基础服务四个方面,及民营企业在投资收购、进出口贸易、技术输出和相关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的贡献进行讨论。
7月17日,山西召开“一带一路”央地对接暨印尼苏拉威西岛镍铁工业园区项目说明会。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印尼万向镍业有限公司就工业园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上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公开表示,目前能源贸易占中哈贸易的比重已达30%,中国企业在哈开采的原油占哈全国总产量的25%,经管道向中国出口的原油超过1亿吨,天然气达1830亿立方米。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进出口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余额超6200亿元人民币,涉及1200余个项目;支持国际产能合作贷款余额7000多亿元,涉及近1400个项目。
中国华信与阿布扎比政府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在阿布扎比正式签署协议,获得了阿布扎比最大的已开发油气区块4%的40年权益,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参与阿布扎比陆上油气区块股权权益。
“2016年机械行业总体不景气,但是柳工海外业务却保持增长,特别是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柳工装载机的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20%以上。”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
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我国未来五年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行动纲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牵头的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已经成型,经部门会签后上报国务院,近期有望正式发布。国际产能合作将聚焦“一轴两翼”重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圈定交通、能源、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等优势产能行业,并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扶持政策将更加精准发力。
河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优势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对这些领域的产品需求旺盛,现实或潜在市场空间很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尤为明显,河北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企业已有188家,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传统优势产业。
谈到国际产能合作,参加此间举行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广西建工集团董事长金宁运拿着袋白糖,说起了公司在泰国进行产能合作的经历。“这个白糖不是中国生产的,它是用中国技术、泰国甘蔗在泰国生产的。可以说这袋糖代表了中泰企业产能合作的结晶。”金宁运介绍,公司在泰国的乌泰他尼府建造了一个日产1.2万吨的糖厂,全套采用的都是中国技术。
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要加强战略对接和总体规划,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实现互利共赢。
11日,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今年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共有包含东盟十国在内的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2500多家企业参展,国际产能合作成最大亮点。
作为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内容,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论坛将于9月11日举行。作为中国对接东盟前沿和窗口的广西,近年来正借力“一带一路”逐步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高地。由100多家成员企业组成的广西太阳能协会,如今正充分发挥技术和成本优势,使太阳能技术在东盟国家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
显示 53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