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在本文中针对向气候友好型和循环经济过渡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国家政策、欧洲政策和国际政策的价值的提升进行了分析。本文从四个维度阐述了这一过程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这四个维度分别为:行星安全、长期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多边承诺、过渡过程中治理角色的潜在创新性。
随着学术机构、智库、期刊和网络辩论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也在拓展。本系列介绍了中国专家和智库的辩论热点,以帮助欧洲理解中国领导层如何思考国内和外交政策问题。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Angela Stanzel等人在《中国影响力投资:16+1合作的未来》一文中表示,中国专注于战略文化、权力制衡和地缘政治变迁。随着学术机构、智库、期刊和网络辩论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也在拓展。
华盛顿需要重新思考美国-朝鲜政策。当前针对朝鲜的政策,基于美国引领的制裁和军事压力以及韩国的统一政策,未能解决朝鲜的地缘政治问题。将朝鲜问题从国际社会的大结构转向单个国家或区域平台,可以成为新的替代策略。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PavelBaev在《对抗和共谋间摇摆的俄罗斯与中东欧》一文中表示,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中东欧国家已成为俄罗斯经济、政治和军事压力的重要目标点。
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阿富汗再次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商业影响博弈中的小卒。经过近40年的冲突,塔利班政治领导高层意识到,双方都无法赢得战争,需要通过政治协商结束暴力。需要有人向脆弱的政府做出承诺:一旦外国军事援助彻底撤离后,能够实现停火和包容性和平协议。
越南无疑希望利用同印度的友谊来抑制中国,但它也明白,印度的实力太弱,难以弥补同中国的实力差距。越南只会做符合本国利益的事。
特朗普再一次撼动外交政策,他建议,美国或许不应再保卫繁荣昌盛且人口众多的欧洲盟友。特朗普认为这只是一个搭便车的问题。其实,他从根本上误解了真正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不是责任共享,让欧洲承担更多责任的问题,而是摆脱负担的问题,把责任交给欧洲人。
核心问题是,东盟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实体期待或应该与日益崛起的中国,以超级大国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形成怎样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能否共同适应自己的地缘政治身份是其成员国将面临的最重要的测试之一。缺乏领导力及明确的愿景将很难通过这一测试。
《南亚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重大挑战》由CARNEGIE INDIA专家C. RAJA MOHAN于5月31日发布。文章指出,扰动南亚各个角落的新的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许多重大挑战。首先,印度不能再奢望该地区是它的“后花园”,必须认识到它在该地区对领先地位的追求与中国在南亚日渐壮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
显示 19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