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了解到,近日,自治区财政下达乡村振兴发展资金13.2亿元,支持广西273个园区路网、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菲律宾政府在2019年3.757万亿比索的总预算中计划拨款9097亿比索,用于资助政府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杜特尔特总统表示,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将有助于通过改善移动性、连通性和可持续性来增加经济活动,并在明年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
2018年,中国举办四场主场外交,其中9月份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是各方关注焦点,机遇极大,挑战亦不少。2018年5月28日-6月2日,笔者赴埃塞俄比亚调研,很多“一带一路”的具体项目在埃塞落地,如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东方工业园、华坚国际轻工业城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埃塞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样板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南太平洋地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延伸带,中资企业近年来在这里承建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环境,并在互利合作中与巴新人民结下牢不可破的友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到海外项目的竞争中。但海外工程项目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对FIDIC合同条件的熟悉程度和应用水平,对项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浅谈FIDIC合同条件在项目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从管道水泵到江河湖泊,美国的水利体系亟需得到整修和维护。同时,水利工人相对短缺。本文以美国170万水利工人为基准,制定了一套地方、州和国家领导者应该在未来雇佣、培训和保留工作中使用的可行策略。
2018年6月7日中午,2018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在澳门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 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房秋晨会长介绍,综合分析6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8个葡语国家的指数表现,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五个特点。
菲预算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菲4月政府总支出为2612亿比索,同比增长42.7%。其中,基于大建特建计划的基建支出达656亿比索,同比增长95.9%,几乎翻番。基建支出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公造部的道路、桥梁和防洪工程项目的大幅增长以及内政部警务支出的增加。
社会资本如何填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多种创新融资模式已经出现,包括绿色债券、本币金融、优化混合融资,以及信用提升,这些都是亚行近年来一直非常活跃的领域。
“一带一路”是一个特定的国际商业模式,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主,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这一国际商业模式有客观的经济基础,有内在的合作共赢的微观机制,在宏观上可以助推世界经济的平衡。中美双方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内在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正常发展。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项目组于2018年4月17日就美国-东南亚金融与投资关系召开小型高级别圆桌讨论会。第一场会议着重于东南亚金融一体化和美国在应对未来金融危机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第二场会议研究了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美国可发挥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5月17日,欧盟与西巴尔干地区峰会将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峰会期间,欧盟预计将提供资金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以振兴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一个像美国这样富有的国家,每个人都获得基础设施是必要的。不幸的是,事实远非如此。虽然收入最高的人可以花更多的钱在基础设施上,且仍有剩余的收入可以存起来,但收入最低的人有时在消费完全相同的服务后无钱可存。对于太多人而言,基础设施的价格对接触经济机会构成资金障碍。
“智慧城市”项目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恐怖主义——特别是在城市空间——一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威慑。印度的反恐机制和体系结构正缓慢演变,但对调整基础设施发展来满足反恐需求的关注不多。不幸的是,“智慧城市使命”也忽视了这一点。
基础设施普及的质量差别很大。这些“可及性差距”存在于美国各类基础设施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公平现象。人们有理由期待基础设施服务继续发展,为管理家园提供新方法。从理论上说,创新型服务可创造无限的经济效益。但只要最新最好服务的普及方面存在障碍,就会影响效益的取得。
越南电力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越全国约99.98的乡和98.83%农户已通电。2007-2017年阶段,该集团已投资40万亿越盾(约17.5亿美元)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200万农户的用电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逐渐加深,先进的水处理和环境卫生越发重要。如今,人们正处于水利基础设施的转折点。人们可以选择固守原路,利用已存在数十年的可靠设计进行改造和修理。或者,人们也可以重新思考将如何投资水利工程来保证安全充足且实惠耐用的水和卫生服务。
中国在格鲁吉亚的重要性日益加强。与一些西方国家所持的保留或怀疑态度不同,格鲁吉亚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格鲁吉亚政府把自身定位成南部欧亚走廊的枢纽。2017年,格鲁吉亚成为欧亚大陆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为了促进交通运输,格鲁吉亚还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格鲁吉亚还在利用第比利斯丝路论坛一类的平台宣传自身地位。但是,新丝绸之路能否给格鲁吉亚带来纯粹的双赢尚需观察。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担心,中国试图通过该倡议支配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和40%的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将中国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联系起来,从而替代增长缓慢、保护主义抬头的西方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转移国内储蓄和工业产能的渠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民营和国有企业"走出去"并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显示 295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