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导层更迭意味着未来数月其对非政策将面临调整。在此过程中,需以创新思维与战略推动美国利益与非洲国家诉求在全球变局中保持一致。
日本、新加坡等国已率先推出国家长寿战略,未来各国竞相效仿政策实践,借长寿议题争夺国际话语权与标准制定权。
近年来,金砖合作机制在中国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
普拉博沃出任印尼总统,并任命苏吉约诺为外长,标志着印尼外交政策的大幅调整,普拉博沃政府在国际上将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之际,正值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之时。文章认为,日本有机会在2025年与中国增进关系。
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务实主义以及中国崛起为地区大国,促使马来西亚政府通过东盟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2023年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呈极端对抗之势,美式民主失能失序加重。
本文探讨了美国两党在影响美欧关系的最重要外交政策领域的异同。
2023年初,世界努力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复苏。围绕科技优势和创新的竞争是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加剧。
英国政府削减对外援助支出的决定——从国民总收入的0.7%降至0.5%——引发了对其直接和潜在人道主义损害的广泛批评。这些削减最近被确认为政府新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本文无意谴责英国政府在充分支持世界上最贫穷和最弱势群体方面的失败,但它将根据政府自己的条件评估英国的发展战略:它是否有助于实现英国的外交政策目标?
5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反对党工党获胜,党首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宣示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然而,这不太可能意味着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与美国或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新政府更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可能会加强澳大利亚与欧盟的伙伴关系,在可再生技术的开发和国际论坛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在3月9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菲律宾人选出新领导人小费迪南德·马科斯。选民们认为他是救世主,相信他能引领经济快速增长。他们希望新政府能降低商品价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继续打击毒品,并找到解决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的办法。
无论下月哪个政党胜出,澳大利亚在制定国家战略时都必须最终考虑到亚洲如何看待该地区的大国之争以及如何与中国接触,而不是让处理好与美国同盟关系的想法压倒一切。
面对系统性全球安全挑战,欧盟任何关于自主军事能力的讨论都变得无关紧要,这无法通过现有或设想的欧盟军事手段加以应对。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挑战,北约仍然是唯一对策。欧盟发展其战略自主权的雄心只有在跨大西洋联盟内才具有实际意义。
菲律宾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亿人,是一个比人们印象中更大的国家。该国大选将于2022年5月9日举行,新总统将于6月30日就职。随着2月8日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正式竞选期,本文试图分析竞选活动的现状及其国际影响。
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拜登发誓要把美国带回国际舞台的中心。一年过去了,很难说他成功了。到目前为止,拜登的外交政策好坏参半。本文从治理障碍、印太进展、跨大西洋关系、伊朗问题、阿富汗悲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拜登上任第一年外交政策的不佳表现。
日本刚上台的岸田文雄政府将延续其前任安倍晋三和菅义伟的外交政策。在2022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前,岸田政府将专注于重建经济。大选后,他可能会加强安全领域的活动,包括在未来几年加速增加国防开支,以接近鹰派提出的占GDP2%的目标。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南非外交政策的核心战略一直是将自己定位为不仅是影响力较小的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还是塑造战略联盟的领导者,以在全球论坛和谈判中表达和推进它们的共同利益。然而,过去几年,南非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其宣布的目标并充分发挥其国际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1/4的人缺乏安全饮用水,估计世界上50%人口无法使用基本洗手设施。解决对水议程重要的问题将间接影响其他几个发展优先事项。水的交叉性质使其成为解决发展空间优先事项和更大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俄罗斯总统普京2021年11月18日出席俄外交部部务会扩大会议时,为俄外交政策划定新的“路线图”。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维持甚至加剧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试图在对国家重要的问题上迫使对方作出让步。
显示 12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