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贸促会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毅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贸促会30日发布报告称,目前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近九成外企维持或扩大了现有业务规模。
记者24日从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4月15日,东莞市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50.27万户。
日前,记者从深圳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深圳引进外资稳中提质,吸收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创历史新高。
7日,浙江印发《关于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举措二十条的通知》,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着力优准入、促创新、增动能、拓渠道、减负担、护秩序,为市场主体发展送上“及时雨”“定心丸”“新动能”。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发布一份调查称,部分外资企业担心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参与度受到限制。这是对中国政策的误读。事实上,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尤其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充分说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营商环境认可和对在华长期投资的信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少外国企业仍面临着需求不振、供应链受阻、资金压力上升等多重挑战,经济寒潮远未退去。但是,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中国已经实现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的同步回正。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给大量跨国企业带来浓浓暖意。
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Retno Marsudi)10 月22日在雅加达表示,目前有16家外资企业有意在印尼投资,其投资总值约达130多亿美元,这些企业包括韩国电池企业和电动车约达110亿美元,以及日本企业约达20.7万美元。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世界经济增长图景黯淡。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和消费反弹,不少外企在华销售业绩亮眼,成为对冲其本国业务下滑的“正资产”。从繁荣期的“聚宝盆”,到疫情下的“避难所”,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巨大韧性和潜力,持续增强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山东是日韩在华投资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位于山东的部分日韩资企业订单大幅下降,不少企业已减少员工工作时间,有的甚至开始“放假”。一些企业表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裁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尽管生产经营遭遇艰难挑战,但这些企业仍危中寻机,继续看好在华发展。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日前介绍,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截至3月30日,8756家重点外资企业中,66.9%的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只有14.5%的企业产能恢复率不足5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企投资热情不减,持续增资扩容的消息频传。近日,陶氏公司宣布未来5年增资长三角至少3亿美元,星巴克、开市客等新项目,也纷纷“落子”长三角。
疫情期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宣布以“非接触方式”开展业务接洽,筹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商务部10日称,将大力支持外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障企业投资按计划进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14日集中发布了2019年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年度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5年多来,成果显著,累计新设企业60余万家,外资企业近4万家,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额。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1日在回答有关中美两家摩托车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的提问时表示,中方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近期,不少外国企业加大来华投资。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外商来华投资兴业的热情依然不减,充分表明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认可和信心。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欢迎更多的外国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来,更好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显示 52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