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上海与友城曼谷市的交流与合作,“魅力上海”泰国推广活动25日在曼谷市图书馆正式启动。自去年5月结为友好城市以来,上海和曼谷各领域之间尤其是人文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活跃。此次是上海连续第二年在曼谷举办城市推广活动。
法国首都巴黎是一座浪漫之都,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体现这座城市底蕴的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古迹建筑,还有许多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和文化印记,其中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就是不容错过的一景。
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海之旅,是和平之旅、探索之旅和文化之旅,而中医药就是其文化之旅中的受益者和贡献者,郑和及他的船员们对中医药在这一时期的交流和发展功不可没。
本届图博会海外展商占比达58%,“一带一路”沿线参展国家达28个,国际化特色日益凸显。同时聚焦版权贸易,不断强化家门口“走出去”的平台功能。
中国和阿根廷建交45周年之际,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获赠一件写着“友谊万岁”的书法作品。这幅由人民书画院书法院副院长海翁题写的书作,深深打动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外交使节。
白天逛吴哥古迹,晚上看《吴哥的微笑》已经成了很多游客来暹粒的固定行程。不过你知道吗?这部柬埔寨国家文化部第一个批准公演的讲述吴哥文化的音乐歌舞史诗其实是“中国制造”!戳视频,看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
“感知中国·广东文化欧洲行”活动3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正式举行,本次活动的主要展览“美丽广东系列图书图片展”、“‘一带一路’中国(广东)品牌世界行”和“海上丝绸之路油画展”随之拉开帷幕。
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青年论坛7月3日发表声明,呼吁加强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保护意识。
“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丝线,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联结在一起。如今,越来越多的丝路沿线国家不断开展人文交流,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开始深入了解对方,“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演出前,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在致辞中指出,中希建交以来业已成为全面战略伙伴。一曲由罗小慈编曲并演奏的古筝《墨戏》以王羲之的不朽名篇《兰亭集序》为着眼点,演绎了中国书法的精髓、意蕴以及书法家们的写意人生,惊艳全场。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柳长华教授在宁波为中医行业的从业人员做了一场题为《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的学术讲座。谈到中医药文化的理解,柳长华表示,中医药文化是源于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比类取象、阴阳五行的认识论、方法论所孕育的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治疗观及各种各样的医疗实践。
“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唤醒了沿线的沉睡记忆。这里不仅有商贸的繁荣,更有文化和技艺的交流。那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经过时光的冲洗,有如一颗颗珍珠,让“一带一路”这条美丽的项链闪耀熠熠光彩。
1995年,马来西亚华人吴恒灿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得到了巴金的《家》的马来文出版许可。这是吴恒灿所在的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首次翻译中国当代长篇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包括吴恒灿在内的一些中文和马来文翻译爱好者共同发起成立译创会,主要目的是通过翻译文学作品,促进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古丝绸之路正重焕生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兴趣不断增强。目前,智慧宫已经翻译出版了中阿文图书700余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现代文学、名人传记等诸多方面。
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活动在纽约正式启动之后,还将在世界的各个文化中心,用美酒礼敬这些在世界版图上不停创造、为世界文明增色的中国艺术家,也期待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天互联网与大众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范围、强度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源于拉丁文culture的“文化”一词,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与尊重,但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却往往出现了文化对抗、文化冲突。尤其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优势,以“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贬损和牺牲其他非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我们希望全球文化达到多元并存、多元共生的状态殊为不易。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从功能定位向文化定位转变”,这是中央党校教授赵磊28日在香港城市大学的演讲主题。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联通应该多关注能够“攻心”的精品项目,发展文化经济,进行“软联通”,从而达成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心心相通。
首届“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活动21日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北威州议会大厅拉开帷幕。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将在教育、文化、金融、一般制造业等多领域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
对于城市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政府与学界关注较早。1992年,在国家民委的领导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立,当时就提出要重视城市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因为城市不应该成为消解民族特点的场所,而应该成为民族现代化的标志,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此后,一直有学者在不断呼吁重视城市民族文化的发展。
显示 501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