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5日至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系列活动旨在加强中卢两国间人文交流与媒体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因戈尔施塔特市与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24日首次共同举办“中国日”活动。
6月23日,“西班牙语日”在西班牙文化中心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14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此次活动,约800名中外友好人士参与其中,分享西班牙语及西语国家文化带来的欢乐。
在2018年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于6月16日至17日举办“国韵流芳”民族音乐会。
中国留学生在来澳前往往希望通过融入当地社会,和本地人交朋友并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但是,当他们离开校园后,往往会对社交体验感到失望——无法交上当地友人,且无法从当地企业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机会。
中国非洲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筹备委员会20日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成立,协会旨在满足中非民众迫切了解对方文化与艺术的需求,丰富非洲各国民众的精神生活,更有效地促进中非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加强中非在文化艺术、人文教育、新闻传媒等领域的交流互鉴。
由中国书法家赵学礼、俄罗斯画家科纽霍夫、翻译家孔德拉绍娃合作完成的《道德经》俄文插图版新书发布会16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俄大使李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贾宁及俄罗斯汉学家和中俄友好人士参加了发布会。
正在伊朗访问的中国新疆文化交流团14日在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召开记者会,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第二届“寻找汉服大使”比赛总决赛13日晚在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举行,参赛选手们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汉服之美。
11日晚,“云南文化周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柏林举行,当地200余名各界嘉宾共庆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0周年,并一同欣赏来自中国云南的民族歌舞和器乐演奏。
第二届亚洲文化节12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在内的14个亚洲国家参加了文化节活动。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认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只要有往来就有交流的需要,就需要翻译。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就难以前进。可见,语言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当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共使用约2400 多种语言,英语、阿拉伯语、俄语等主要语言使用人口都在1亿以上。
第十届墨西哥城国际友好文化博览会14日开幕。中国作为主宾国,以中华美食、西藏歌舞、现代设计等展示当代中国形象。
11日,湖北综艺演出团一行20余人从武汉启程奔赴德国,开展“2018年德国·中国湖北文化节”系列活动。据湖北省文化厅透露,从4月13日至5月8日“湖北文化节”期间,将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组织开展“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精品展”“湖北综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应柏林“樱花节”组委会邀请,湖北综艺团还将在柏林中央公园开展延伸演出活动。
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泰国文化部部长威拉·洛普乍纳拉昨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国与中国海南联系紧密,期待两地未来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第一,强调两种文化的共性,营造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氛围。中华文化和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的阿拉伯文化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历史上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就提出了“伊儒相通”的理论,为两种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可能性。
全世界的机构面临着一项严峻的挑战:它们在面临预算削减、技术中断和政治不确定性的同时,被要求提供同样的产出和成果。这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公共和私营部门机构如何发展自身提供服务、产品或价值的能力?本文旨在推进当前有关机构能力和 “文化”在机构内作用的争论。
“让陶瓷文化课程走进孔子学院”“设立‘中国陶瓷文化日’”。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建议,多方面打通中外文化交流渠道,营造更加良好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环境。
品中华美食、学打太极拳、看中国电影,2日落幕的中国文化周活动让不少吉尔吉斯斯坦民众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占芭花开》影片由 “新华丝路”信息服务平台与青年电影制片厂、中视亚太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挝国家电影局等共同制作出品。电影围绕中老两国两代人的跨国恋情,聚焦中国抗日远征军老兵的故事,讲述了两国民间世代友好的历史,也是神秘佛国老挝原生态风情首次亮相中国大银幕。电影将于近期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
显示 251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