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南方航空CZ6036航班由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飞抵新疆乌鲁木齐,87名国际中转旅客不需要提取托运行李,直接转机前往目的地,这标志着新疆首个“通程联运”国际航班正式启航。
论坛期间,中哈两国学者围绕经贸合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分享经贸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还就未来中哈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展望。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运载货物种类从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机械设备、水暖建材、汽车等200多个品类,开行班列线路21条,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26个城市。
2024年前三季度,新疆各口岸通关量交出亮眼成绩单,出入境人员达235.6万人次,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44.8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94.5万余辆/列/架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4.5%、57.1%、425.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0月15日至24日,中国新疆文化交流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开展文化交流。
新疆的钢材、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番茄酱、干果等通过中欧(中亚)班列运往国外,国外的铁矿、铁精粉、纸浆、粮油等则搭乘班列来到中国。
近年来,喀什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打造出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今年以来,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外贸、稳定外资,对外贸易持续升温。截至目前,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9亿美元,同比增长47%。
“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重视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新疆有许多重大绿色能源项目,让人印象深刻。”约旦通讯社记者贾米勒·加代雷·巴尔马维对新华社记者说。
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外国嘉宾参访新疆感言。
在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期间,精心策划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精英。他们的关注点如同多棱镜,折射出中国在不同领域的独特光芒。记者与记者之间的灵感交流与碰撞,捕捉外媒眼中的新疆“关键词”。
10月14日,以“人工智能与媒体变革”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在新疆开幕。来自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家媒体、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机构的500多名代表参会。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那就是新疆。曾经,这里是边塞诗中的苦寒之地,千年之后,随着一系列政策推动,这里焕然一新,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多汁的哈密瓜到脆爽的阿克苏苹果,从无籽的吐鲁番葡萄到香甜的喀什石榴,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无疑是水果爱好者的天堂。
10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与部分参会代表一起,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集控中心和乌鲁木齐市规划馆。戳视频,来听听参会代表们对于本届峰会的期待和对乌鲁木齐的真实感受。
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将于14日在新疆开幕。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家主流媒体等机构的500多名代表参会。盛会开幕在即,他们对峰会有什么期待?
电视专题片《“一带一路”与新疆》将于10月14日至17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和阿拉伯语频道23:00档同步播出,每日一集。
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截至10月12日,今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突破40万辆(含笼车运输商品车),同比增长117.9%。
10月10日,一列满载261辆商品汽车的图定班列从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出发,运往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口岸,这是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首次通过图定班列方式出口商品汽车,相较于公路运输,出口通关时效由原先15天缩减至2—3天。
前9个月,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2065列,同比增长11.6%。
显示 897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