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中央银行15日发布首份《社会、环境及气候相关风险与挑战报告》,以加强对相关议题的行政监管。
欧盟和美国在利用气候刺激绿色增长、应对产能过剩和加速脱碳的广泛愿望上是一致的。双方也日益面临降低风险的需要,这可能反过来影响绿色供应链。因此,各方需要确定供应链脆弱性,在必要时消除冲突,并达成具体协议,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同时促进供应链向风险不太明显的司法管辖区转移。
本文为2010年以来“绿色”公司和“棕色”公司相对股权收益提供新国际证据。
在关于“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的分论坛上,受邀出席的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BRIN)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评估主任杜迪·伊斯坎德尔博士(Dudi Iskandar),从智慧农业的角度出发,对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做了分享。
6月15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与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共同努力落实《巴黎协定》,确保11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取得富有雄心的成果。
中国通过大量资本流动、贷款和投资,在加勒比地区开辟了贸易通道。仅在过去两年里,就有十几个加勒比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加勒比国家进行战略投资,与加勒比国家的政治联系日益密切,直到最近双方关系深化才引发关注。
今年以来的诸多现象显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印度在短时期内仍将依靠煤炭作为主要电力来源,在未来一段时间,气候变化对印度经济社会的影响将越发显著。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 月14 日发表一篇题为《欧洲雄心勃勃的新气候议程将如何影响企业》的文章指出,欧盟计划到这个10 年结束时,使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这一减排计划将涉及欧盟的几乎所有行业,对就业、消费者、企业及欧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3月31日,由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德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来自欧洲各地6万多名环保人士2日在比利时首都、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举行了一场名为“为气候发声”的游行,声援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在9月24日的德国大选中,德国基民盟再次成为最受欢迎的政党,确保总理默克尔得到第四个任期。尽管谁将领导德国的问题解决了,但哪些政党——以及哪个联盟——将执政的问题远未解决。随着各党派在国内外议程相抵触的背景下展开联合谈判,德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前景悬而未决。
从二十国集团(G20)汉堡峰会传出的新闻集中于可预见的、先已决定的美国态度,即拒绝参与有关《巴黎协定》的共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消息可能是:美国的立场实际上强化了国际气候共识;国际社会关于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的立场日渐成熟;美国能源和气候政策轮廓已开始浮现。
2017年全球风险报告出炉。这个时代为人们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的全球互联性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在现代生活必须加以考虑。其中最为紧迫的风险与气候相关。气候在影响力和可能性方面在2017年全球风险格局中都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经济因素在2017年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考虑到美国总统可能进行连任,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特朗普总统当政8年后,全球气候政策将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7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联合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有关倡议,推动中美在低碳城市发展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显示 3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