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德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责任编辑:王健 2021-04-01 19:25:24

3月31日,由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德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德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何安雅(Andrea Heyn),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赵盟,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德国霍姆赫兹联合会驻中国首席代表何宏,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能源合作伙伴项目经理Maximilian Ryssel等两国近十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及外交一线人员共同出席,就推进中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展开讨论。

何安雅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保持积极态度,推动中德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影响全球的背景下,加强中德在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有助于双方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同时为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做出努力。

赵盟表示,碳中和已成为中欧之间一个共同愿景,也是双方加强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之一。要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将在经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上产生重大变革,同时也孕育着无数机会。未来,中国和欧盟在创新技术应用、园区开发、城市建设、绿色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和合作空间。

唐杰表示,中国已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具有非常大的雄心和承担国际责任的考虑。深圳作为一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从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引入更多的低碳措施等维度来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且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深圳将会在多个地区开展“零碳社区”建设,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来自中德的合作机构、研究机构、院校等机构代表,围绕中德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中欧能源合作、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探索、城市基础设施中基于环境的气候应对方案等主题发表演讲,就中德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为后续推动中德双方企业的绿色技术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巴西水库连旱十年 专家警告能源系统面临风险

巴西最新研究显示,全国主要水库已连续十年面临干旱局面,水资源紧缺正加剧能源系统脆弱性并推高电价。

巴西电力系统运营商警示未来供电风险

巴西国家电力系统运营商前警告,未来几年巴西电力系统面临负荷削减和发电受限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可快速启动的电厂等足够的灵活性资源,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世界需要澜湄合作模式

10年来,澜湄合作机制已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理解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尽管国际局势多变,但澜湄合作为成员国在经济、农业、能源、水资源管理合作等领域提供了务实合作机会,缩小了发展差距,创造了平等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