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断演变的角色,研究了中国向绿色能源未来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动机和进展。
《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RA)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气候政策行动。金融部门将在为这一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气候金融角度研究金融市场对IRA反应。
为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国际社会正努力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气候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能源系统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气候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极端高温和干旱加剧了世界上最脆弱国家的水和粮食不安全状况。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国内外需要更多的军事援助,难以忍受的生活条件迫使人们迁移,北极地区的冰融化加剧了世界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气候政策制定者应该优先考虑进一步发展治理架构,加强政策工具,并为可能成为欧盟气候政策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争取公众支持。
采用净零排放目标后,欧盟和德国的气候政策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将力争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欧盟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尽管碎片化仍然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显著特征,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建立了一种架构形式,大多数治理都围绕着这种架构发展。本分析报告旨在理解这一全球治理架构及其与欧盟的关系。
本文探讨能源贫困这一复杂问题及其各个方面,包括能源获取和可负担性,还探讨了解决能源贫困,以及能源贫困与气候变化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
二十国集团成员需要相互协调,促进有序的低碳转型。各成员尤其应关注自身转型对全球的影响。
欧盟目前正在立法对高碳排放的进口商品征税。所谓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将影响多个工业部门的商品进口,包括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为确定碳边界调整机制作为气候外交工具的潜力,本文讨论了几个重要的欧盟贸易伙伴对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初步反应。
气候政策在其设计和实施司法管辖区高度分散。本文分析气候政策和企业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并告知决策者关于气候调节的有效性。
美国一直是清洁能源研发的最大投资国,并继续在许多对脱碳至关重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将低碳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目标,美国面临失去领导地位的风险。要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需要将气候政策视为经济政策,并开始改善低碳能源供应链环节条件。
为达到欧盟气候目标,特别是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负排放规模将会增加。本文研究欧盟支持使用负排放技术的不同政策选择。
如果国际社会想要在2030年最后期限前取得有意义气候进展,主要全球参与者应该在国内外共同努力减少排放。本文讨论了美国气候政策,以及它是如何受到与欧盟和中国关系的影响。
德国智库称,2022年将由三项全球任务主导:(1)与新冠疫情作斗争,(2)重新设计经济和社会系统以稳定气候,以及(3)维护多极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量来源和碳汇区。尽管如此,目前估计表明,只有1%的全球气候融资用于海洋,这是一个重要的资本投资机会。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当前气候政策,并将投资转向以海洋为中心的战略。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而且印度人口、经济和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因此,探索印度低碳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全球脱碳目标至关重要。印度已承诺,通过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林业部门其他相关目标,到203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排放强度较2005年水平降低33%至35%。
本文确定美国关键气候政策和投资,并评估这些政策和投资的减排潜力和相关成本,从而使美国能够在2030年之前,将整个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50-52%,并在21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过去20年,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的数量和覆盖面有所增加,但重要的政策采纳差距(policy adoption gaps)仍然存在。为分析G20在2000-2019年间的部门气候政策,作者编制了减缓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数据集,并确定了50项关键政策选项,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部门气候政策方案。
中东和北非国家易受气候变化和主要石油经济体的影响,这使得该地区的气候行动势在必行且具有挑战性。随着采取气候行动相关呼声增加,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丹麦如何加强该地区的绿色伙伴关系。
显示 5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