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6日开幕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获悉,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7万亿元,人均GDP达12.5万元。
极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外贸“成绩单”同样极不平凡。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背景下,身为中国外贸第二大省的江苏,经受住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去年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为“十三五”外贸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2020年底,江苏干线铁路运营里程已达4200多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200多公里,“十三五”期间增幅高达158%。
1月12日,全省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介绍,去年江苏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各项工作,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各项任务,主要指标好于预期。1-11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57.3亿美元,同比增长 9.6%;占全国比重16.5%,使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
江苏省28日发布《关于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的实施意见》,以29条新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
南京海关21日公布的江苏省今年前11个月外贸“成绩单”显示,江苏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中国·江苏第七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全体大会上,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与斯洛伐克创新与能源署代表——斯洛伐克驻上海总领事伊凡娜·瓦拉·玛格托娃正式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
17日,江苏省司法厅联合江苏省商务厅等部门举办共建海外法律服务中心签约仪式暨涉外法律服务推进会,签署协议新建德国、日本、泰国、越南等9个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助力企业“走出去”。
今年1-10月,江苏外贸持续回稳向好,总体好于全国、好于预期。
《联合早报》11月19日报道: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和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昨天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14次会议上致词时指出,中国正迈向构建强大内需市场,同时保持与国际市场联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高增值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将越发受到重视。
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提出,以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为目标,全力打造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社会建设和数字开放合作高地。
为进一步宣传江苏徐州,推动徐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国际多边合作平台优势,11月2日,上合组织秘书处在北京举办的2020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徐州推介会上宣布,“2020上海合作组织(徐州)地方区域合作交流会”将于2020年11月25日—2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
10月30日,2020中国海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开幕。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驻华使领馆以及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代表500多人齐聚海安,共寻合作商机。
在江苏积极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苏韩产业合作、贸易投资的大环境背景下,10月30日至11月3日,江苏—韩国企业家合作交流会和第二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在盐城市举办。期间,“江苏—韩国青年企业家合作论坛”召开。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成为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重要举措。江苏省苏州市探索“免申请”经办新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筛选符合政策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系统比对后直接发放补贴资金,释放政策红利。
为推进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江苏出台20条政策措施。
江苏面向全球发出3467份海外人才“招贤令”。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集中发布2020-2021年度紧缺急需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需求信息。
记者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高质量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该省近日印发了《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价指标(试行)》,助力夜间文旅经济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获悉,7月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从4月开始,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制造业回升态势明显。
9月1日6时31分,随着一声鸣笛,搭载着徐工集团62台装载机、9台压路机的“徐州号”中欧班列启程向西出发。这是江苏开出的首班“区港联动”中欧班列,“保税+班列”出口模式就此在南京海关正式落地,将助力更多江苏制造跑出出口加速度。
显示 432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