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第三届中国-南亚东南亚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发布了由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著的“一带一路”国别法律研究成果,其中克罗地亚、新加坡、蒙古、缅甸、东帝汶五国的国别研究报告为首次发布。
英国议会下院14日开始就一份名为《退出欧盟法案》的关键法律文件进行辩论。这份法案旨在将现有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国内法,为英国“脱欧”后的法律承接做准备。
匈牙利国会13日通过有关提高外国资助非政府组织透明度的法律。根据这一法律,合法的非政府组织在一个年度内得到的外国资助一旦达到反洗钱法规定数额的两倍即720万福林(约合2.6万美元),即必须在15日内向法院报告其已成为受外国资助的组织,并在其网站或出版物中注明该性质。
null
中国驻迪拜副总领事马旭亮23日就近期一起中国游客在迪拜使用假钞事件,提示即将利用春节假期赴阿联酋旅行的中国游客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习俗,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5日诞生,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EY咨询公司对罗风能调研报道显示,2014和2015年,法律条文的变化导致罗风能领域投资者损失40亿列伊,折合9亿欧元。这些企业累计投资50亿欧元,损失近投资额的五分之一。导致损失的主要因素是资产缩水和贷款偿还。
中国已成为捷克第三大贸易国,捷克成为中国在中东欧的第二大贸易国。双向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中国对捷投资达到近16亿美元,捷克对华投资超过18亿美元。随着中捷双方投资贸易活动的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建立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仰。“生态法治化”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体而言,我国近两年制定和出台的有关绿色转型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较以往相比,数量明显增加,适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指导思想、立法技术和实施机制等方面也都获得了显著发展。但是,必须指出,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在与国际公约接轨、制度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阿联酋经济部长曼苏里表示,阿联酋正不断完善新的外商投资法律,未来将允许在发展经济多元化的领域实现外资完全或部分控股。
当前中国企业热衷海外并购有助于自身发展,但困难重重。相关人士建议,海外并购宜法律先行,同时积极和目标国合作,打造便捷企业海外并购的综合服务平台。
显示 5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