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起的“国门利剑”行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事行动。然而,这把“利剑”闪烁着别样锋芒——2017年12月31日,中国突然宣布,不再充当“世界垃圾桶”。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洋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迫使东盟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盟成员国已经打响了针对“洋垃圾”的阻击战。
12日,在大连海关隶属大窑湾海关辖区口岸,75个集装箱、总重1994.48吨的铝废矿渣在海关关员的严密监管下完成退运。这是大连海关今年退运规模最大的一批 “洋垃圾”。
打击“洋垃圾”走私是海关缉私一号工程。记者17日获悉,2018年我国海关缉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固体废物进口同比下降46.5%。
中国的洋垃圾进口禁令于去年7月出台,并于今年1月生效。几个月下来,日本原本准备输出的垃圾已堆积成山,日媒称这是中国发起的“垃圾冲击”。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回应外国有关中国不接受“洋垃圾”的指责时表示:自己的垃圾自己消化!
针对美国官员指责中国停收“洋垃圾”的表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权利,美方官员就此表达的所谓“关切”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于法无据。
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显示 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