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绿色低碳 协同发展——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盐城召开,会上发布了《“高质量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共同倡议》。
9月26日上午,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滨海保护与蓝色经济”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盐城召开。会上,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并探讨生态保护与蓝色经济协调发展的共赢方案。
巴西城市福塔莱萨与中国城市厦门今年5月结为友好城市,同时两座城市还都举办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福塔莱萨市官员近日表示,希望通过姊妹城市与金砖城市的平台加强中巴之间的海洋经济合作。
2022年联合国海洋大会6月2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
11月1日,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开幕。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部门主任Yose Rizal Damuri等人发表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的海洋国家观》的文章称,"海上丝绸之路"(MSR)倡议有望促进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更好地互联互通。这项建议也符合该地区其他合作倡议。作为东南亚最大国家,印度尼西亚将在成功执行该倡议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洋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海洋还有大量尚未开发的资源,可用于减排、应对气候影响以及为社区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好处。
气候变化让海洋变得更绿。
可持续发展目标14“水下生命”涉及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要求开展国际合作,使海洋恢复平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巨大人力,也需要全球通过各种法律和体制框架进行合作。
山东财经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28日联合发布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预计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大概率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世界海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围绕三个关键支柱:保护和保存空间,可持续地管理海洋,修复海洋以适应气候变化。企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12月10日以线上形式召开。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石油将贡献全年中国石油增产量一半以上。
海洋在全球气候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净零排放的计划中,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际和国家气候政策中日益突出。
在大西洋之滨、非洲西海岸的毛里塔尼亚,福建本土企业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目前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众多已知风险,如气候变化、酸化和海洋污染。人类正努力减轻上述影响,但海洋仍将处于脆弱状态。实际上,在未来5到10年内可能会出现新的危害,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鉴于此,一个由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制作了一份清单,上面列出了未来10年内将对海洋生物造成显著影响的15个问题。
尽管全球各国政府已同意努力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但他们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并没有严肃对待这一挑战,因为碳排放量年复一年持续增加。现在是时候向海洋寻求帮助了。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1米C-SAR业务卫星。
2021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将于11月9日至10日在中国三亚举办。
记者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研发项目“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海试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欧洲议会于6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同意在欧盟2021至2027年长期预算框架下建立欧洲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基金(EMFAF)的监管规则。
显示 2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