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14日从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开工超过一万家,开工率97.5%,人员复工率68.7%。
今年1月份至3月份,深圳全市企业免征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预计减税规模达15亿元。这是记者5日从深圳市税务局了解到的。
作为台商投资大陆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截至2019年12月,深圳市现有台资企业3100家。深圳台企以制造业为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等产业。据统计,目前深圳已有超过1000家台资企业实现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台资企业复工率达95%以上。
深圳近期通过调动企业“内力”、打通供应链“外循环”、建线上平台扩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3月3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该局2月28日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68亿元,其中包括发放今年第一批稳岗补贴3.25亿元,涉及企业45191家,惠及365万人;返还受影响企业失业保险费5.43亿元,涉及企业133家,惠及16万人。
记者3月2日从深圳市台办获悉,目前深圳已有超过1000家台资企业实现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台资企业复工率已达95%以上。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3月1日通报称,截至2月底,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开工9187家,开工率达94.51%。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近日因允许搭载2000多名国际乘客和船员的“威士特丹”号邮轮停靠而一改往日的平静。记者前不久刚刚走访港口所在的西哈努克市,这个被当地华人简称为“西港”的城市,是柬埔寨“三大旅游名片之一”。
当日,深圳台商协会共捐赠了2.6万套医用防护服和33.5万双医用手套,近160万元物资。其中,5万双医用手套直接发往武汉,支援深圳援鄂医疗队所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工“最后一公里”如何畅通?资金“血脉不畅”怎样渡过难关?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如何应对引导?……深圳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直面难点早布局,夯实经济“稳定器”。
无需查验的包裹约22秒即可自动放行,约八成跨境电商包裹清关后一天即达“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更加“智慧”的深圳海关,让“海淘”一族实实在在享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深圳市政府7日发布了16条措施,包括减免物业租金、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等,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有明确期限规定的从其规定)。
1月10日下午,远涉重洋的一批16个货柜、重320吨的智利车厘子通过快线货船运抵深圳蛇口港。码头作业人员很快将货物从船上直接吊到货主安排的拖车上,仅用时5分钟就出闸提离码头,10分钟后到达深圳前海水果堆场,然后配送至全国各地。
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基地28日在深圳揭牌。该基地将打造成为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交流和创业的平台,来自粤港澳三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和创业青年400多人出席了仪式。
深圳最近面向全球“高调”招商,出台了一批生物医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等重点领域的精准化产业政策,并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承诺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而且都能落得了、落得好。
记者25日从深圳市政府获悉,目前深圳市已集中启动2019年第四批新开工项目,共计153个,总投资1102亿元。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加强占用挖掘道路管理,“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12月5日上线。截至23日,已有136家单位使用该系统进行线上录入和申报,共收集占挖计划2255条,涉及道路1262条,其中重复开挖道路361条。
在18日举行的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市面向海内外优秀企业推介深圳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相关政策,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
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9日正式发布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该平台已实现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上链,将减少市民携带纸质证明办事的不便,避免忘带实体证件“多跑腿”的尴尬,同时尽可能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
根据智能电控系统分析检测,围绕故障原因诊断维修;在指定设备上对指定车辆进行快速调试……为期4天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5日在深圳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46支参赛队的542名选手参赛,一展工匠风采。
显示 440 条中的 301 到 3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