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浙江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1.014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3784万千瓦,占比超37%,较“十二五”末增长96%。
日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近日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惠州26-6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为5000万立方米油当量,这标志着我国珠江口盆地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将有效增强华南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记者日前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2020年,中广核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对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2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超过61万公顷的森林,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512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12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1118亿千瓦时!三峡电站2020年全年累计发电量,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纪录。亮眼的成绩单不只是发电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超过176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550亿元、净利润超过4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60%、26%、28%。
如今,中国是全球能源金融巨头,其海外能源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领域。面对中国能源融资在全球的迅速扩张,美国应通过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利率合理的融资,与中国展开竞争。
截至1月3日,新疆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25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3.4%,成为我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基地之一。
2017年11月,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这个总资产1.8万亿元能源央企航母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迈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企业的关键一步。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首次超过化石能源领域投资。据统计,中国在光伏、风电、水电、热能等领域已与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每年均维持在20亿美元以上。
本文旨在概述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欧洲天然气行业脱碳努力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为了迎合美国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呼声,促进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拜登—哈里斯政府需要做的远不止是重新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美国还应扩大有关气候和清洁能源的国际援助计划。
拜登团队承诺,在就职后立即回归《巴黎协定》,并让美国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然而,在这些领域,美国正面临着与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拜登如要实现其气候目标,很可能需要依赖并信任中国。
日本2020年10月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强劲的美日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有机会扩展到更多的清洁能源领域。但由于美国人关于能源政策存在明显分歧,美日能源合作如何能吸引抱有不同能源转型愿景的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在政治层面获得持久的支持?
技术创新和清洁能源技术在新兴经济体的广泛应用,对于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这一努力的成功或失败将产生长期的能源和碳后果。考虑到新兴经济体即将进行的史无前例的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转型,以及新兴经济体技术创新能力和获得的支持资金往往不足,一个根本问题是,它们能否以及如何加速清洁能源转型。
9月29日,“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在西宁开幕。本次论坛主题是“能源革命、清洁示范、共建共享、绿电特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出席,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致辞,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长信长星作主旨演讲,青海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出席。
2020年9月22-23日,第十一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11)及第五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MI-5)通过线上方式顺利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黄卫率团出席会议,中方相关机构代表参会。
20世纪中,石油促成了汽车的繁荣,也是战争、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催化剂。现在,在能源冲击之下,世界正加速向新秩序转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初暴发,石油需求下降了1/5,致油价暴跌。自此以后,石油需求和价格有所回升,但已难回往年水平。化石燃料生产者陷入困境。
“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将于9月28日至10月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
近日,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普罗格雷索风电场正式投运。36台叶轮直径110米、轮毂高120米的2.5兆瓦智能风机,均由中国企业独立研发,总装机容量达90兆瓦,每年能为当地电网提供303吉瓦时的电力。
显示 274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