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通过局部均衡分析估算亚太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二氧化碳当量含量,并研究潜在碳关税的影响,如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和全球碳关税。
中国气象局近日在北京召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启动暨碳中和科学问题研讨会”,启动运行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2日表示,乌政府正在制定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30年乌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至1990年基准水平的36%至42%,长期目标是尽快实现碳中和。
在日本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海外企业正在发动攻势。欧洲的风力相关企业相继进入日本的海上风力发电市场。在光伏面板领域,中国大陆企业正在扩大对日本供货。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考虑把可再生能源打造为主力电源,但日本企业有可能错失商机。
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控温目标,世界需要在本世纪下半叶早些时候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本文为那些正在就净零排放目标进行设计和沟通的国家提供参考。作者概述了各国迄今如何设计净零排放目标,探讨了不同设计的利弊,并推荐一些选项。
德国政府10日通过国家氢能源战略,为清洁能源未来的生产、运输、使用和相关创新、投资制定了行动框架。
多数政治领导人在继续推动《巴黎协定》设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正如最近在大阪举行的G20会议所看到的那样。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是造成政治危机的一个因素。西方民主国家激进的生态思想日益受欢迎可能是这种危机的早期迹象。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当前,土地利用和能源部门占该国温室气体排放的80%。本文为决策者、商业领袖和民间团体理解减排措施提供了信息,评估了机遇,确定了行动的优先次序,并为实现印尼的气候目标制定了策略。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很多行业,包括能源行业和诸多能源密集型产业。该体系的限额分配规定以及欧盟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政策使得对各行业的要求存在差异。作者认为,欧洲碳排放量的减少主要归功于能源行业。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不同成员国和行业产生不同影响。
一些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面临的困难要比其它国家多很多。国际碳排放贸易体系有助于降低整体减排成本,确保不同国家的企业缴纳同等标准的碳排放费用。《巴黎协定》虽对国际排放贸易做了明文规定,但关于贸易的详细规则仍待进一步明确。为弥补这一政策空白,欧盟应与其他国家合作,确定一套世界通用的碳排放贸易准则。
显示 1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