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5日,香港“一桥一铁”——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迎来客流小高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最新数据显示,23日经高铁香港西九龙站出入境的人次超过9.4万,突破西九龙站口岸单日最高验放旅客纪录,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人次超过8万。25日经西九龙站出入境人次超过6.8万,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人次超过9.2万,接近最高纪录。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带动下,11月入境旅客同比大增15.3%,达326.6万人次。其中,取道陆路入境旅客增幅显著,经海路入境旅客则大幅减少。
13日,为共同建设安全便利、优质高效的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环境,海关总署、香港海关、澳门海关在珠海签署了《港珠澳大桥三地海关合作备忘录》。
自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这对全桥最高、最有特色的索塔,成为旅客拍照留念的宠儿。它所彰显的力量,还有象征三地同心、共创美好的独特造型,让这片以“伶仃”命名的水域充满暖意与生机。
港珠澳大桥23日举行了开通仪式。当天,人们在大桥东人工岛附近海域拍摄到了一群中华白海豚在浪花中嬉戏、捕食。这一视频传送到互联网上,引起众多网民“点赞”。
经过9年的建设,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对香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将香港的经济辐射力延伸至珠江西岸,更可为香港带来与珠三角腹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10月22日早晨,从广东珠海市的情侣路向东眺望,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将港珠澳大桥映射得格外迷人。
港珠澳大桥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深达40米的水下,每一次沉管对接犹如“海底穿针”。受基槽异常回淤影响,E15节在安装过程中经历三次浮运两次返航。紧要关头,广东省政府果断下令在附近水域采取临时性停止采砂,为大桥建设保驾护航,彰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人民网澳门10月23日电(记者苏宁)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今天上午正式举行了通车仪式,明天上午9时澳门普通民众就可以通过这座横跨珠江的新大桥,在新口岸以新的通行方式前往香港、珠海,澳门各界一片欢呼雀跃。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受到台湾舆论高度关注。台湾各大报纸和电视台连日来进行多种形式的报道。岛内舆论指出,这一“世纪工程”的开通,标志着粤港澳三地半小时经济圈成形,将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从前要开3小时,现在走大桥只用45分钟,太方便了!”24日,香港居民庄东平成为首位经过港珠澳大桥抵达内地的货车司机。谈及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上的行驶感受,他连声赞叹:“很痛快!”
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4日19时,港珠澳大桥通车首日澳门口岸边境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12243人次,出入境车辆288辆次。
货车聚集、人流涌动——港珠澳大桥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当天,记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现场看到,首批满载货物的货车快速过关,旅客出发顺畅,标志着历时九年建设而成的这座“国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
24日上午9时整,随着澳门口岸离境车道闸口开杆放行,首辆私家车驶过关口,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正式通车运营。
首批经港珠澳大桥前往广东和澳门的跨境车辆24日上午9时从大桥香港口岸发车,经大桥的香港接线、海底隧道和海上主桥驶向目的地,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正式通车运营。
问鼎六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运营。它圆了始于上个世纪的伶仃洋跨越联通之梦,使珠三角成为路网完整的发展区域,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便捷互通的新篇章,点燃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引擎,让大湾区发展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10月13日无人机拍摄)。 即将于10月24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架起一条直接陆路的通道。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由东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和向西连接大桥主体的12公里香港接线组成,是这一超级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于24日正式通车。作为这一超级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由东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和向西连接大桥主体的12公里香港接线组成。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与珠海口岸位于同一个人工岛上,与澳门半岛隔水相望。王玮介绍,口岸建设时有1.2万名工人同时在岛上施工,而工期只有不到400天,工程难度在于体量大、工期短、协调难度高。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伶仃洋上,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如一条巨龙静卧碧波,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服务大湾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脉。
显示 56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