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欧物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德国经济界多位人士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物流合作机遇多、潜力大,期待未来合作更上一层楼。
记者5日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11月份我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1点,比上月环比提高1.2点。
中国物流海外有限公司22日在新加坡隆重举行开业仪式。中国物流集团迎来国际业务发展新起点。
2023新丝路物流论坛21日在德国杜伊斯堡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中德物流业的共同发展为主线,围绕“新丝路的共商、共建、共享”探讨国际合作,打造中德物流经贸平台。
9月18日,第七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企业、协会代表和专家,聚焦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打造韧性供应链体系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跨区域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重庆也得以汇聚全球要素资源,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俄罗斯阿穆尔州“卡尼库尔干”海关物流码头副总经理卡斯帕罗夫近日表示,“卡尼库尔干”海关物流码头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服务质量。
京津冀是我国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通道,拥有环渤海港口群和完善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其中,河北省铁路营运里程、港口通过能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利用区位优势和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产业疏解。
4月20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暨第7届中国(西安)智慧交通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庆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已然成形。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班列在沙坪坝开行的班次越来越多,沙坪坝也通过统筹东西南北“四向通道”,在以一域服务全局中,全力打造开放引领示范区。
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分论坛——“赋能中国品牌出海 海外仓的变革与创新”8日在厦门举行。来自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纵腾集团等专家业者积极建言交流,探讨当前海外仓合作发展机遇。
“最终到货时间比网站标注的还快!”提到最近一次跨境网上购物体验,62岁的巴西消费者桑德拉格外兴奋。“海淘”多年,桑德拉尤其喜爱种类丰富、价格合理的中国商品。
“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一年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平台上线后将为港航物流效率按下“加速键”。
6月21日,伴随着汽笛长鸣,山西省长治市首列国际联运货物列车从长治陆港物流园区缓缓驶出。本列国际联运货车起点为长治市长子县,目的地为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货品主要是日用百货和机械配件等。
企业生产“火”起来,物流加快“跑”起来,消费逐步“热”起来……在各地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记者日前在长三角一线走访看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市场复苏的活力逐步显现。
6月8日上午,一列满载40台轻卡车的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庆铃汽车专列由重庆团结村车站驶出,在重庆海关和昆明海关的联合保障下,将经由磨憨口岸出境,通过铁铁联运方式最终运抵老挝万象南。
“对于部分外资企业物流运输受阻、预期不稳的问题,我们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该委新闻发布会上说。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11日介绍,随着各项保通保畅举措持续推进,全国公路网车流量特别是货车流量持续稳步回升。截至5月10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为721.3万辆,比4月10日增长25.65%。
目前,上海港船舶通行和作业正常,港口未出现拥堵,其中集装箱船舶到港后36小时内即可靠港作业。全港集装箱整体作业效率未受封控影响,港口作业能力尚有一定余量。
记者近日从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承建的菜鸟吉隆坡eHub物流项目获得了“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显示 176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