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国际旅客列车累计开行满1000列,全线累计运输货物突破4100万吨……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持续释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联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6月25日至26日,由亚太运输资产保护协会(TAPA APAC)主办的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SCRS)年会在上海浦东世博园前滩中心隆重举行。
截至5月12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已突破30万标箱,达到30.3万标箱。
2023年头10个月,欧亚地区(包括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16%,达到2770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的所有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对华贸易出现显著增长。商品供应增加对该地区货运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近期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Lalamove未来在海外市场很可能不只是服务于当地客户,还将服务于出海的中国企业。
“我们乐见中国对外开放,这不仅推动全球贸易,更让在中国发展的跨国企业受益。”全球物流服务供应商DHL快递全球首席执行官蒋明燊(外文名:约翰·皮尔逊)日前在德国波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仓储物流是粮食供应链的核心环节。随着国内海外仓储物流业务顺利推进,我国第一大粮商中粮集团全球供应链布局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2023年全年平均为51.8%,高于2022年3.2个百分点。
预计2024年四川全省快递业务量完成38亿件、增速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518亿元、增速8%。近日举行的2024年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了全省邮政快递业全年工作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欧物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德国经济界多位人士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物流合作机遇多、潜力大,期待未来合作更上一层楼。
记者5日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11月份我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1点,比上月环比提高1.2点。
中国物流海外有限公司22日在新加坡隆重举行开业仪式。中国物流集团迎来国际业务发展新起点。
2023新丝路物流论坛21日在德国杜伊斯堡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中德物流业的共同发展为主线,围绕“新丝路的共商、共建、共享”探讨国际合作,打造中德物流经贸平台。
9月18日,第七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企业、协会代表和专家,聚焦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打造韧性供应链体系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跨区域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重庆也得以汇聚全球要素资源,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俄罗斯阿穆尔州“卡尼库尔干”海关物流码头副总经理卡斯帕罗夫近日表示,“卡尼库尔干”海关物流码头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服务质量。
京津冀是我国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通道,拥有环渤海港口群和完善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其中,河北省铁路营运里程、港口通过能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利用区位优势和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产业疏解。
4月20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暨第7届中国(西安)智慧交通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庆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已然成形。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班列在沙坪坝开行的班次越来越多,沙坪坝也通过统筹东西南北“四向通道”,在以一域服务全局中,全力打造开放引领示范区。
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分论坛——“赋能中国品牌出海 海外仓的变革与创新”8日在厦门举行。来自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纵腾集团等专家业者积极建言交流,探讨当前海外仓合作发展机遇。
显示 185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