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草原出现退化,而牧民要依靠草原维持生计。牧草种子生产和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将为草原提供所需的疗愈。
安徽省固镇县依托浍水资源,通过生态修复、岸线梳理、坑塘整治、景观园建等工程,构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打造绿色、和谐、休闲的特色滨水园林。
近日,巢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开工建设。一座持续成长的城市,和与它相伴共生的大湖,应该如何相处?合肥,这座环抱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大湖名城”,正在探寻问题的答案。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在全面启动“五大森林行动”,实施石质山生态修复145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8600亩,剩余工程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持续完善污染物智慧监测体系;打通“断头河”,恢复河库水系的自然流通;加强生态修复;强化执法监管…协同治理水环境提速,“擦亮”生态底色,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防沙治沙的科技创新支撑力度。
“十三五”以来,安徽蚌埠多措并举,强化淮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
巢湖市以“点上控源截污,线上综合整治,面上生态修复”为工作思路,优化技术路径,分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3月2日上午,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同时,试点区实行“一户一岗”政策,去年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预计2020年,将初步形成宛川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入河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库布其治沙历程中,治沙人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实践,创新了一系列技术,极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和效果。这一系列技术主要有: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三耐”种质资源培育技术、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大数据治沙技术、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飞播与无人机治沙技术、原位土壤修复技术等。特别是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和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技术领域具有革命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对土壤原生境扰动最小。
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在欠发达的沙漠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环境与发展双赢的道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模式正用“变征服沙漠为善待沙漠”演绎着这场前所未用的生动实践。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