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发布通知,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进一步支持低碳转型及绿色经济发展。
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功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3年期200亿元“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3.07%,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助力实现能源系统跃迁。募投项目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绿色债券相关标准和国际最新气候债券标准(V3.0版)。
3月12日植树节之际,上海银行成功落地全市场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先行者,江苏赛拉弗始终坚守创新为基,从优质赛道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记者9日获悉,国家能源局将多措并举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包括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升级能源消费方式等举措。
近日,2020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共有327项成果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40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28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5项。
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亚太地区可持续投资正在起飞。调查显示,未来亚太绿色投资进程将有所加快,绿色投资将持续增长。
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支持绿色金融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3个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摄氏度左右。在持续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下,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
当地时间1月28日,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动态(EURACTIV)网站联合举办应对气候变化网络研讨会“碳中和:中欧如何合作引领全球减排努力”。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费胜潮出席会议,同欧盟机构、成员国代表以及中欧专家学者一道,围绕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装机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风光新增装机之和约为1.2亿千瓦。从数据来看,新能源获得了大幅度超预期的发展。
日本政府日前发布“绿色成长战略”,计划在海上风电、电动车、氢能源、航空业、住宅建筑等14个重点领域推进减排。据估算,到2030年,该战略将拉动日本经济增长90万亿日元,到2050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90万亿日元。
中国气象局近日在北京召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启动暨碳中和科学问题研讨会”,启动运行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
记者从23日闭幕的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悉:山西今年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全球已有126个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22个国家有相关立法和政策。中国提出的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韩国政府先后发布“2050碳中和促进战略”和“2050碳中和宣言”,承诺将集中力量实现“碳中和”目标。为落实“碳中和”战略,韩国政府制定了中期和远期目标,计划以企业为主体、分阶段实施。
实现“绿色矿业”是智利推动“碳中和”计划的一部分。智利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先承诺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在推进能源转型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态度积极,中智两国在电动出行、光伏发电、绿色氢能开发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020年10月13日在出席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气候变化问题在线座谈会时表示,中英两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的重要伙伴,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显示 202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