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2022年,中国136项关键技术发展水平首次超过韩国。
深圳正肩负着创新的重任,以实现中国在战略行业的技术突破,同时推动整个国家向价值链上游发展,以抵御经济逆风。
随着2023年即将结束,本文回顾和分析了科技政策一些重大发展。
美国正寻求减缓中国经济崛起,特别是在技术发展领域。然而,美国减缓中国科技发展的决定是不明智的,这就好比“失马锁厩”。中国已经多次表明,该国的科技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3日发表2022/2023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他表示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的创科成果显现,未来将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创科发展。
近日,从合肥高新区获悉,第一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首届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将于8月21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英国首相约翰逊21日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将成立一个由首相直接牵头的“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为英国在科技领域发展上提供政策层面的战略方向。
世界正处在重大技术进步的门槛上。迈过这个门槛,科幻小说中的设想将成为现实,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大为改观。为在未来的先进技术世界中不落伍,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一些欧洲国家一直积极地在进行技术研发。中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仅仅40年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只有1900亿美元,20多年后,它便增至2万亿美元。这期间,中国的科研规模大幅增长。随后,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越美国。美国问与答网站写道,从那天起,“这种动能便一直促使中国向前,尽管美国千方百计极力拖延中国优势上升的脚步”。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继续改变公民空间和工作世界,教育系统越来越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的现实和需求。教育模式必须赋予儿童技能,以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凝聚力和生产力的世界。
在人类的大多数历史中,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强国。直到工业革命后,西方人才有资格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中国闭关锁国,接连遭遇战争失败和内乱,彻底沦为了技术发展的旁观者。现在,中国又回来了。
人类首张黑洞图像面世,全球开始进入5G商用部署阶段,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岁末回望,2019年全球科技发展亮点频现。
中国和印度等国正努力寻求发展自己本土的自主技术基础。在过去30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成为制造业强国,并采取多种政策来开发和推广自己的技术。然而这样的成功并非没有招致批评。
随着科技发展导致社会转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面临三个主要挑战。首先,各国教育水平不高,导致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偏低;其次,现代社会需要劳动力掌握更多技能;第三,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企业用工难。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9日刊登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特别是近十年来——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追赶西方,甚至在某些领域变得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具创新性。
意大利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领域的国际趋势,其轨迹介于保护主义与开放和合作这两个极端之间。这对意大利技术的新前沿意味着什么?通过促进意大利技术部门的发展,意大利可以期望达到什么样的全球影响力?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关于科技和就业的详细报告。这份报告预估,与因科技而失去的1.01亿工作岗位相比,这一转变将创造1.34亿个工作岗位。本文强调了几个图表,以此概述研究人员是如何看待科技就业的问题。
全球势力正在竞相塑造新型经济和数字贸易的未来。近年来,逐渐出现三种群体: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以欧盟为代表的监管者和以中国为代表的重商主义者。在这些群体竞争时,科技的不断变化会带来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甚至有可能对达成很大共识的领域提出质疑。
中国人一直将重金投入到一些关键领域,欲在今后10年左右成为这些领域的领导者。人工智能(AI)就是中国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鉴于印度有些人仍认为自身在同中国竞争,中国的科技发展轨迹值得关注。
显示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