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近日,土耳其土中商业促进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阿克佛拉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祝贺北斗系统正式开通,认为这一科技成果将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9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联合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香港科研资源+内地产业资源”成了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城市始终致力于为这样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中两国展现出了十分牢固的双边关系基础。在疫情暴发伊始,阿布扎比王储兼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殿下就向中国表达了关切和支持。
为加强中亚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兵团分中心”建设,新疆兵团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实施了“中亚科技合作兵团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拟建成“一网两库”,即“中国-中亚科技合作兵团信息网(中、俄文)”、中亚种质资源库、中亚科技信息库。
正在布拉格参加第12届国际天文学X射线光学研讨会的捷克科学家6日说,捷克参与了中国发起和主导的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项目,这是两国科技合作的良好典范。
记者从宁夏科技厅获悉,自2017年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长效机制以来,宁夏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初步形成了区内外企业、高校及院所广泛参与、协同创新的局面。合作省市、院校逐年增多,产生了一批科技合作成果,有效提升了宁夏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启动15年来,已培训1500余名科研人员,为中欧双方培养了一大批遥感领域的后备人才。这是记者18日在重庆大学举行的“龙计划”第四期2019陆地遥感高级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16日开幕的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企业家等共话科技与全球发展的未来。
以“科技合作让两岸更美好”为主题的第21届京台科技论坛23日在北京开幕,与会两地嘉宾期待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合作、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7月22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访华期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卜杜拉交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人工智能办公室关于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葡萄牙已和上海市的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界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双方目前都有兴趣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太空技术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已经将正在进行的数字革命视为现代与其他国际大国,特别是美国竞争的第一次机会。竞争是加强创新和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找新增长点的动力。
欧盟及澳大利亚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并对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作者认为,澳大利亚应当借鉴欧盟推动科研发展的相关经验并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40年来,中日两国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硕果累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两国在科技领域互补性强、各有优势,未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中德两国科技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日前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同期配套活动中国科技创新论坛中德科技创新分论坛上如是称。为进一步巩固中德合作,探索新时代合作共赢新机遇,今年的科博会首次举办了中德科技创新论坛。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李强民近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和科技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为双边务实合作提供了平台。
应挪威教育和研究部大臣托尔比约恩·勒埃·伊萨克森的邀请,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于8月29日至30日率团访挪,出席并共同主持了中挪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中国驻挪威大使王民参加了会议。
斯洛文尼亚总统帕霍尔14日在卢布尔雅那会见白春礼院长率领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一行时强调,要发展斯中科技合作。 中科院代表团还与斯洛文尼亚主要科研机构领导人会面,确定了双方重点合作领域。
“中亚科技管理干部国际培训班”近日举办,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等的科技管理干部汇聚新疆,展开为期15天的交流学习、参观考察。
显示 69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