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在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非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农技能手和企业家用热情和汗水浇灌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之树,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各国都面临着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携手应对灾害挑战,提升了相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022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20日在济南举办。山东与德国科技界、政界和企业界代表在会上围绕重点合作领域、科技创新政策等展开交流对接,致力于纵深推进双方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2022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日前以视频方式召开。本次论坛以“科技赋能共同发展,团结协作构建美好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技部和拉共体轮值主席国阿根廷科技创新部共同召开。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科研合作伙伴。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科技交流日益密切,推动科技合作逐渐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巴两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签有多个合作协议。
5月25日,宁夏科技厅在银川就“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获科技部批复工作”召开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根据科技部近日正式印发的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行动方案》的函,将支持宁夏作为首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
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之路建设。
12日在武汉举行的2021中非创新合作大会上,15个对非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签约,通过平台共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国际创新资源在非、在鄂汇聚融合。
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11日在广州开幕。该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指导下,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科学盛会。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将于8月19日至22日在宁夏银川举办。记者从7月21日在银川召开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博览会期间,第四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将同步召开,中阿双方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合作。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利用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为全球抗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优秀的抗疫成绩面前,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呼吁加强同中国的科技合作。
“得益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和欧中经贸合作日益频繁,我们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比利时赛百思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尔丹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月24日,中国-菲律宾2021年科技合作联合研究项目举行线上启动仪式。据悉,此次共启动了8个研究项目,涵盖农业、疾病防控、绿色能源及病毒学等多个领域,由中菲两国科技部共同资助并推动落实。
欧盟委员会发布一份《欧盟-美国全球变化新议程》提案,认为在拜登政府组建期间跨大西洋关系需要“维持和更新”。拜登表示,他希望重振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欧盟正在充分利用这一点。
11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拉开帷幕。
9月24日,中国与乌克兰材料连接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土耳其土中商业促进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两国在疫情防控、治疗及疫苗研发等环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土耳其是共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希望促进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加强科技等各领域交流。
“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近日,土耳其土中商业促进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阿克佛拉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祝贺北斗系统正式开通,认为这一科技成果将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9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联合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香港科研资源+内地产业资源”成了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城市始终致力于为这样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显示 66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