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轶颋表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泉,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公共投资、社会资本和国际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发展气候投融资的动力。这三个耦合对于推动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非常重要。
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发起建立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果斐然。9日,依托该平台设立的“一带一路”低碳服务平台在广州南沙举办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重磅发布。
11月15日,2024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展播会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举行。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节水灌溉、荒漠化治理……在10月25日至28日于宁夏银川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上,“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共同家园”成为与会各方热议主题。
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持续合作,成为落实八项行动进程中的重点方向。
五粮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生态、品质、文化、数字、阳光”五位一体的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争做中国酿酒行业“零碳酒企”的先行者。
迄今,中非已有数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合作项目。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澎湃“绿色动力”,照亮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实施示范国第一次技术研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多个国家的中外农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
作为绿色技术的倡导者,中国预计将继续推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化,更广泛关注环境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建设10余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城市如何发展”分论坛上,嘉宾热议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等话题。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不断加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通过分享产品、技术和经验,帮助多个非洲国家消除能源贫困,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同时有效推动非洲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土地辽阔、草原广袤,边境线绵延4200公里,对外开放口岸达20个,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4月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住居AI全生命周期应用系统、绿叶标产品等6项成果发布,推动绿色设计国际标准建设及全球绿色设计实践应用。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不断加强绿色能源合作,促进双方优势资源互补,逐步探索合作共赢的绿色能源合作方案。
通过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不断为世界输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奶业唯一代表,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受邀出席年会,并在“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分论坛中,分享了伊利引领中国奶业绿色发展的经验。
为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研讨安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创新的机制和实现路径,15日,安徽大学举办“双碳”大讲堂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走进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之一的重庆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只见群山叠绿、竹海环绕,很难想象这里曾因无序采矿生态恶劣,如今的变化得益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的有力支持。
11月28日,国际建筑艺术节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启动。该艺术节由建筑艺术主题报告会、建筑艺术作品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内容组成。现场展出的作品成果诠释了生态人文、绿色发展、数字智慧的理念,充分体现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
围绕“携手共建绿色丝路”的主题,多位嘉宾、学者共同探讨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与创新,推动先进绿色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等热点问题,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撬动全球更多资金投向气候投融资领域。
显示 30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