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15日,在杭州湾北岸的浙江省海盐县,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我国冶金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约20亿吨
“今年以来,我们扎实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全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先后推出‘税务管家’服务、建立重点出口企业专属联系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陕企做大做强。”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副局长王农表示。
国家管网集团11月26日发布消息,截至11月25日,承担北京95%供气任务的陕京天然气管道系统今年累计输气460亿立方米,总输气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世界银行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海洋塑料污染等领域的合作,正取得越来越多成果。”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持续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支持力度。
一举获得2020年度全省“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高质量考核一类县市第一名、全省重大项目高质量考核一类县市第三名……这一系列可喜成绩的背后,是高安市将生态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的有力佐证。
如果要让欧盟在气候问题上领导地位有任何意义,就必须找到让世界其他国家参与进来的方法。在经历近20年旷日持久危机之后,欧盟找到了新的发展路线:绿色欧洲。这是其对未来的愿景,代表着欧盟明确的增长战略和发展道路。然而,欧盟只占全球排放量8%左右,绿色欧洲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实现。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在全球供应链复苏的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经贸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航运相关产业应如何理解变化、把握变化、有效应对,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最新款氢能源超级赛车、用废料回收打造的展台、零碳工厂及零碳园区的实践案例……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一个个技术创新、拥抱低碳生活的展品在“四叶草”里呈现,还有多个展区新增了节能环保专区,一些参展企业展示了前沿的“双碳”技术和理念,带来了“零碳”新品。
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在全球供应链复苏的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经贸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航运相关产业应如何理解变化、把握变化、有效应对,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走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充满中国元素的进博会五粮液展厅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展厅里展示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系统介绍了五粮液的酿造技艺和八大明清古酒坊等,展示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命题,需要各方携手合作。”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主论坛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主旨发言中表示,银行业要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提升全球影响力。
祁东煤矿财务部部长程兴表示,自资源税法实施以来,祁东矿坚持绿色发展,蹚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的政策重点必须从救助模式转向复苏模式,从短期稳定措施转向长期经济复苏。然而,中国复苏支出中的绿色份额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为进行绿色重建和应对气候挑战,中国应让投资、融资工具和财政支出变得更加绿色,并制定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框架。
本文介绍了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绿色宜居城市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此外,本文还就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进一步合作以追求更可持续的未来的前瞻性方向提出了建议。
六安市金安区自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科学布局、全方位推动,取得了预期成效,全区生态文明底蕴更加夯实。
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期,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阶段。现实难题集中在资源、市场、机制三方面。这就需要激活市场动能,变绿色为效益;激活科技动能,变废物为资源;激活制度动能,变补贴为动力。
9月8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1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在京举办。
9月3日至4日,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举办。3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汾河之畔,围绕“能源 气候 环境”主题,共同探讨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谋求能源领域合作共赢。
8月30日、31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在芜湖市繁昌区召开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座谈会,学习交流繁昌区绿色矿山创建先进经验。
显示 307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