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近日出台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若干措施。
近日,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协调小组印发了实施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若干措施。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14日公布,已累计成交配额2.07亿吨,总成交金额50.92亿元(人民币,下同),并做大绿色金融“朋友圈”。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企业家和投资者认为,中国国务院有关全国统一能源市场的新计划和国家能源局刚刚发布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五年规划将颠覆传统游戏规则。
截至2022年3月末,建行安徽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439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130亿元,增速42.22%,系统排名第1。
德意志银行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近日发表关于2022年中国绿色发展和绿色投融资市场的展望报告,分析政策支持、绿色投融资前景和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等关键话题。
12月21日-22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期“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环境管理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20)》显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12月7日,由兴业银行主办的“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大型全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在厦门开幕,厦门金融监管部门全方位介绍了近年来当地绿色金融探索工作,分享金融创新与服务经验。
“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主要金融渠道之一,这是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总裁马丁·谢克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说。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和美国可持续金融学院(Sustainable Finance Institute)于9日上午举行了线上签约仪式。
江苏省人民政府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近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由江苏多方合力起草,全文共分为十部分30条,简称“绿金30条”。其中提出,要积极培育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启动水权、用能权等交易平台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议题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20日在京举行。
2021年9月17日,“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elt and Road Bankers Roundtable, BRBR)绿色金融系列研修班第一期(绿色债券发行)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成功举办。
2021年7月16日,中国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通过碳交易市场加快绿色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迫的两个问题是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的治理能力和执行机制存在跨地区差距。
9月6日,国际健康与环境产业联合会(IHEIA)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主会场之一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2021国际健康与环境发展论坛暨中国-北欧可持续城市发展合作会议,引发积极反响。
绿色金融迎来快速发展期。多家商业银行近期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均提到,上半年绿色金融业务取得积极进展,下半年将进一步把绿色金融作为业务发展重要方向,持续为绿色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显示 181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