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援缅救援人员和物资快速高效通关。
北京时间3月29日上午6时许,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终端、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台套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赶赴缅甸地震灾区。
缅甸地震发生后,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首批救灾物资已经发往缅甸受灾地区。
3月30日下午,云南紧急调运衣服、药品、方便面、帐篷等生活及救援物资共约7.3吨,包机从云南昆明飞往缅甸仰光,全力支持缅甸地震救灾工作。
3月29日6时许,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终端、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台套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赶赴缅甸。
3月28日,随着中方执法艇53108艇和53107艇顺利返航靠泊中国西双版纳景哈警务码头,第151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圆满结束。
近日,澜湄合作合格评定能力提升项目来华交流研学活动在广州落下帷幕。
在瑞丽市畹町镇,有一所国门高中,距国境线直线距离仅200米,培养了许多外籍学生走向中国名校,这就是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2019年开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高中学段的所有外籍学生指定由该校招收和培养,学校现有学生986人,其中缅籍生129人。
日前,缅甸科技部副部长昂泽亚先生一行到访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处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由澜湄合作专项基金资助、首次在缅甸开展的澜湄国家“清水行动、绿色发展”乡村惠民示范项目日前顺利竣工并移交村民使用。
第三届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期间,来云南参会的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坎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围绕蓝色经济、缅滇合作进行了分享。
11月、12月,因为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约定,缅甸胞波相聚云南。
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对胞波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绿意盎然的田野,到人们手中的手机屏幕,每一处都充满了胞波情谊的温暖与力量。作为记者,我时常思考,如何让“共饮一江水”的友谊在国际传播的田野里绽放新花?
胞波情暖有多暖?中缅两国田间地头,两国新农人们频繁交流,让甜美的瓜和花在两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甜蜜蜜》《童话》《明天会更好》这些不同年代的中文歌曲,缅甸人都能唱上几句;在云南边境城市,一批批缅甸“小留学生”与中国朋友们共同学习成长,收获友谊和信任;在各类媒体上,一篇篇报道、一段段故事诠释着两国人民相知相惜的情谊。
11月12日,中缅文化交流周启动仪式现场,饱含创意与美好寓意的签约环节赢得热烈掌声。各位签约嘉宾在大屏幕上按动拼图碎片,组成一幅完整拼图,画面上,云南省与缅甸的标志性景物以一江相连。正如《赠缅甸友人》中形容中缅友谊所说的:“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11月12日,在“吉祥说”故事会活动主题二“我们的家·希望田野”分享环节中,现场嘉宾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展示了农业发展给地方、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11月12日,在中缅文化交流周“吉祥说”故事会上,来自中国和缅甸的嘉宾围绕“我们的家·绿色生活”这一主题分享故事。
11月12日,在中缅文化交流周活动上,来自福建泉州与来自缅甸的木偶戏艺术家们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交流,共同展示了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11月12日,中缅文化交流周“遇见蒲甘”(中国会场)主题日活动上,中缅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参会的嘉宾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
11月12日,第四届中缅媒体双城论坛在昆明举办。作为中缅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旨在加强中缅在新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中缅媒体互动互信,推动中缅媒体共同讲好胞波故事,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显示 573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