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已创造了一系列合理的最佳实践,供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中的公司实施。以此为基础,可以创造一系列全面的最佳实践,企业可遵循这些最佳实践进口、购买或出售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与禁止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和产品相比,遵循最佳实践的方法将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免受网络不法行为的侵害。
在欧洲,各国政府正在要求脸书、谷歌、YouTube视频网站和推特对仇恨言论、恐怖主义宣传和其他形式的问题言论进行识别并删除。欧委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要求社交媒体加快删除这些问题言论的速度。德国通过立法,对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没有删除非法言论的网站将处以巨额罚金。
民主国家面临的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挑战已成为最典型的国内外政策问题,并将对人权和各国的民主状况产生直接影响。社会各方面逐渐数字化及互联网固有的跨境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困难的问题,因为网上公共和私人信息易于受到操控、攻击和窃取。本文从民主选举、人权和互联网治理三个方面论述网络安全。
在过去的一两年间,人们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厂商竞相提供智能家电、智能汽车、家庭语音助手等新设备。不过,近几个月,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极大担忧。美国政府购买了很多类似设备。如果这些设备联网,则会构成安全挑战。为了应对该问题,四位参议员提出了《2017年物联网网络安全改进法》。
兰德欧洲在堪培拉开展了一网络安全训练,旨在捕获最广泛范围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参与者包括政府代表、私营部门、智囊团、学术机构、产业协会和媒体。此次网络安全训练的目的是探索澳大利亚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上所面临的挑战。在保护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所带来利益的同时,此次活动为加强网络安全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结果和选择。
在现代战争中,网络攻击与保护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机动军事行动一样重要。尽管北约一直致力于一项更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政策,但其当前战略面临着两大挑战。当前的计划将网络攻击置于《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和集体防御理念的范围内,因此创造了较高的交战门槛。
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网络安全,美国和中国可以而且应该采取将有效的统计方法与最佳商业行为结合的政策,同时把对促进增长的合法贸易与投资的破坏降至最低程度。另外,可以而且应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和资源纠正保护主义。
互联网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往往聚集在美国大型网络公司:谷歌、脸书、亚马逊、微软、英特尔、苹果等。这些企业联合起来(或即使只是一家企业)就可以打败黑客。但美国企业不是打击网上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打击黑客的收益将为所有企业共享,而不是由单一企业获得。
对国家而言,要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带来的挑战并不轻松。如果能够在网络攻击发起前就预先将其震慑住,避免造成任何损失,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状态。作者表示,要震慑网络攻击,就需要让网络攻击的发动者明白,如果发动网络攻击,则将得不偿失。本文简明地阐述了针对网络攻击的主要政策选择。
《网络安全法》提出了有关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因此工信部、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下设了一个金融APP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的工作筹备组,正在进行有关标准制定。标准制定有几个层次,国家支持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网络行业组织来参与国家安全行业的标准制定。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互联网安全问题可能非常抽象。不过,在全球企业、各类机构和广大民众成为勒索软件WannaCry的受害者之后,互联网安全问题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抽象了。对于这一事件的主要教训是,国际社会应该在现有诸多合作框架范围内巩固、梳理和推进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不是白费力气做重复工作。
由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大数据城市网络安全指数,26日在贵阳市发布。根据发布的指数,全国综合网络安全指数最高的城市是石家庄,其后依次是杭州、天津、广州和成都。从中心城市综合网络安全指数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东部总体好于西部。
“WannaCry”勒索软件利用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的零日漏洞,使全球各地承担关键任务的系统普遍出现瘫痪。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撰文表示,在阻挠近期关于网络空间的国际标准和法律制定取得进展方面,美国负有特殊责任。
2016年美国大选对数字时代的民主国家而言是一个分水岭。选举期间,决策者和公众越来越担心外国行动者可能利用网络技术篡改选民登记、入侵选票计算机、操纵结果的存储与传送并影响选举结果。保护选举系统免受网络干扰的技术策略存在。不过,2016年的事件表明,需要采取更高层次的政治行动应对选举系统中现有和潜在的网络漏洞
印度的一些支付系统存在先天缺陷,这些系统的设计并未基于“隐私原则”。必须重新设计支付系统,以便预先保护隐私,并使用不可破解的加密和开放标准。数据隐私立法和强力的市场监管机构也是必要的。
数字经济的监管应该注重功能,基于数据的最终使用目的来制定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准则。印度的企业、创业者和监管者应该培养自身对数据应用的眼光,而不是把目光放在把数据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管道上。
网络入侵对国际安全和稳定的威胁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制定防范网络入侵的国家政策或可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短期解决方案,但是其长期效果受到质疑。国家网络震慑政策涉及潜在网络对手间网络军备竞赛和周期性矛盾升级的风险。外交在短期内提供的解决效果可能有限,但是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长期效果。
显示 234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