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现在面临着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即在不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情况下控制通胀。如果量化紧缩能有效放大加息带来的影响,它可能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有用工具。
当美联储3月份宣布加息后,印度外汇储备就处于持续下跌状态。截至4月22日当周,印度央行外汇储备降至6004.23亿美元。至此,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已经连续第7周处于下跌状态,累计减少外汇储备近315亿美元。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调整货币政策罔顾其他国家利益,加息措施将对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美国开始加大实施利率紧缩政策的力度,中国越发担忧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很多人在问:中国做好应对准备了吗?在过去两个月里,受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奥密克戎疫情以及冲突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已经在从中国撤资。
人们曾以为,美国的高通胀已经成为历史。然而,现在,没有人怀疑通胀是当今的一个问题。美联储姗姗来迟地采取行动。在今年3月的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得出结论,他们将在2022年加息近两个百分点,这将使美国进入25年来最严厉的紧缩周期之一。美联储怎么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它的急剧转变是否意味着它终于做对了呢?
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意在对抗国内处于40年高位的通胀。但这会让一些低收入经济体付出代价,它们依赖外国资本,还因需要偿还美元债务而受制于国际市场和美国的利率制定者。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未出市场预料,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来到0.25%至0.5%之间。分析人士认为,在高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及高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美联储对未来加息路径的选择存在挑战。同时,美联储加息也将影响全球债务安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1日表示,美联储准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通胀,即使这意味着加息幅度大于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上周的加息幅度)。通过发出许多信号,鲍威尔几乎确保了美元将对人民币升值。这可能大大有助于中国政府保住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美联储决定启动加息。美国一直以来通过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应对新冠疫情危机,但受预料之外的供应限制影响,有必要转而调整政策应对高通胀。为维持国际秩序,经济稳定是绝对条件。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美国经济现在都在满负荷运转——该国失业率降至4%,通货膨胀率攀升至7.5%。这促使美联储开始考虑正常化货币政策,即准备加息并逐步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美国加息将通过贸易、汇率和金融市场对亚洲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通货膨胀率自2021年以来持续攀升,今年以来更是不断打破历史记录。加之美国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态势相对良好、劳动力市场复苏稳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重启加息进程“箭在弦上”。
过去几个月,西方大国中央银行与亚洲大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分歧越来越大。在通胀高于预期的推动下,美联储打算在今年3月转向加息。货币政策的这种快速紧缩与中国人民银行日益宽松的立场以及日本央行对其量化宽松计划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事情正在迅速变化。
与美联储数字货币发行相关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美联储的数字货币可能为美联储提供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以较低成本吸收过剩银行准备金,而不是像目前那样为准备金余额支付利息。但如果美联储的数字货币变得太受欢迎,可能会对企业和家庭信贷成本和可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多年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一直努力使通胀达到其公开宣布目标,但经过几次短期利率触及有效下限,大量证据表明长期均衡利率一直在下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修订货币政策战略声明。本文总结了对这些新框架的讨论。
今天令人不安的通胀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通胀目前为7%,再加上2022年股市开局不稳,突显出美联储面临的艰巨任务。
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引发严重经济衰退。经济急剧收缩和对病毒和经济进程的深度不确定性引发了“现金抢购”。人们希望持有存款,只持有最具流动性的资产,这扰乱了金融市场,并有可能使可怕的情况变得更糟。美联储介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信贷流动,以限制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
全球各地央行都在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暂时基本无视了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扩散对经济增长构成的威胁。虽然越来越多的央行已经或准备加息,但本周的央行会议凸显出各国在需要支持脆弱的经济复苏之际对通胀威胁看法的巨大差异。东欧和拉美的一些央行上调了主要利率,但东南亚国家的央行则按兵不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还表示,将于本月启动缩减资产购买计划。
本文解释新的美联储数字货币将如何与现有支付系统交互,并回顾与引入美联储数字货币相关的政策问题。
显示 733 条中的 361 到 3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