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称,欧盟作为能源转型的全球倡导者,其政策工具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需求存在适配性挑战。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可能加剧东南亚国家平衡脱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的难度,而澳大利亚凭借地理邻近性、制度兼容性及发展阶段相似性,成为更具操作性的合作伙伴。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山西人普遍支持中国的气候政策。
在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支持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必须探索其他融资方案,并加强合作,以加速清洁能源转型。
中国的“人造太阳”对全球能源转型意义重大。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能源创新的实力,也为世界能源转型带来了新的希望。
印尼政府需将可再生能源指标强制纳入项目设计与投资框架,优先规划清洁能源基建配套。此举对中国企业意味着重大商机,对中方则兼具经济与地缘协同价值:通过主动嵌入绿色技术,中企可强化在印尼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供应商地位,间接助推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话语权提升。
东南亚拥有扩大清洁制造业所需的关键要素。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以及成熟的制造能力和熟练的劳动力。例如,印尼已成为关键矿产、电动汽车和电池供应链领域外国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非洲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参与者,拥有全球约30%的关键矿产储量,其中包括全球70%的钴。关键矿产竞争为非洲提供巨大机遇。
必须注意到,世界目前并没有走在净零排放的道路上。要走上这条轨道,需要在公共政策、技术、行为和市场方面进行大规模变革。
中国在绿色能源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使其成为了印尼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不断扩大的绿色投资和所拥有的尖端绿色技术或可加速印尼的绿色能源发展。
面对缺乏能源、昂贵的化石燃料和廉价的光伏发电这三个选项,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在用脚投票了,能源转型已在迅速进行。
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增长最快、对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技术的主要制造商之一。这将使中国在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治理和规范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力。
中美两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资源基础不同,导致两国的能源体系差异明显。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工业部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中国已经批准《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潜力推动新兴能源技术发展。
中国正通过大量投资、技术进步、创新和前瞻性政策塑造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世界首台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八网融合未来之城、“深海一号”钻井平台、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众多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应用新场景的沙盘与模型在清洁能源链展厅展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15日在接受专访时说,中国已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世界引领者,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中国在三个层面主导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生产和低碳技术部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动汽车的生产。
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雄心勃勃的措施来提高内部能源供应能力,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尽管如此,在电力市场改革、氢外交、保护关键海底基础设施,以及清洁技术供应链依赖进口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据《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介绍,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核电、水电、新能源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接连建成投产,2023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
显示 26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