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流与合作减少,国家之间将逐渐失去相互理解的能力。这最终可能会损害而不是保护自身利益。
一家顶级信用评级机构表示,尽管西方高调声称要与中国供应链“脱钩”,但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预计不会大幅缩小,因此而得到好处的亚洲受益者也比预计的要少。
日本在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并不打算在经济上与中国完全脱钩。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彼得近日表示,所谓的“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将对欧洲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中欧班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表明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尝试行不通。
“没有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就没有今天的全球化。”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鼓吹“与中国脱钩”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者的臆想。
近期,一些西方媒体炒作和中国“脱钩”。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庞大,是世界供应链和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与中国合作而非脱钩才是全球经济发展大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受到部分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影响而遭遇挫折之际,西方少数人不断鼓吹世界经济“与中国脱钩”。对此,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表示,“脱钩论”极其荒谬,世界经济与中国脱钩,“就如同汽车拆掉发动机并卸掉车轮”。
安联贸易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关键供应商”,全面脱钩“极其困难”。
知情人士透露,澳大利亚当局在过去八年里进行了三项不同的内部研究,以确定这个大宗商品输出国能否完全实现供应链多样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所有的研究都认为,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
本文研究了欧盟与全球价值链脱钩对贸易和福利(即实际收入)的影响。作者认为,生产普遍转移回欧洲将伴随着实际收入的重大损失。
作者认为,柏林与北京保持沟通渠道的开放是正确的,不需要推行大范围的脱钩战略。
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认为,对德国而言,对华经贸“脱钩”是一种短视行为,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爆发冲突带来的后果。
就美中商品和服务的整体贸易而言,并没有出现任何重大意义上的脱钩,也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尽管特朗普发动了贸易战,而拜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贸易战,这种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
半导体芯片现已成为一项关键国家安全优先事项。近年来,美国加大对中国科技公司出口控制,双方都采取了促进国内半导体制造的产业政策。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长期担忧是,目前事态发展最终是否会发展成中美半导体完全脱钩。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全球价值链脱钩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为更好地理解此类行动可能对贸易和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一个可计算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模拟结果证实:故意用非关税壁垒划分世界会降低所有卷入冲突国家的福利,因此决不能轻率行事。
随着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美国开始拉拢盟友来一同对抗中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首当其冲。这三国与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的安全承诺有着紧密的利害关系。同时,中国也是它们的最大贸易伙伴。
东盟现在是排在欧盟之前的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增加了22%以上。即使对于与中国有激烈政治争端的澳大利亚来说,中国从它那里的进口也增加了近20%。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进口也在增加。中国对外贸易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与西方“脱钩”,相反,它是一种面向亚洲和非洲的多样化。
担忧疫情引发去全球化,尤其担心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别处,这种担忧情绪推动了脱钩论。然而,粗略地看一下过去几年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向就会发现,脱钩论经不起推敲。
显示 4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