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在“山城”重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31辆装载了激光雷达、相机、卫星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接受了主动超车、驼峰桥、礼让行人等15个复杂交通场景的考验,接下来几天还将接受“大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美国纽约市7日在布鲁克林区开通了首批自动驾驶班车服务,日均为约500名乘客提供免费接驳。
近日苹果公司则已经申请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专利。该专利名为“无线充电校准系统”,苹果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还描述了一款可能采用了辅助转向推进系统以实现停靠的汽车。此外,在该专利文件中描述了这款汽车是如何使用连接到车身的无线电力接收器进行充电的。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日前发布《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2019年)》,通过推进参考架构的研究梳理,有助于加快推动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5月1日,根据高林睿阁律师事务所(Gowling WLG)与支持在英国引入自动驾驶汽车的组织UKAutodrive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拥抱道路:知识产权对未来移动性的影响》,互联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在“专利申请和通过许可获得收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在发生争议时,还有可能导致诉讼增加。
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成为全球竞逐的热点,英国作为传统科技强国,也在积极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不仅政府加强支持,传统汽车公司、初创科技企业、移动通信运营商等也都积极投身其中。
自动驾驶汽车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和货物在城市周围的运输方式。政府领导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移动性的未来对所有人来说仍是安全的、清洁的及所有人都触手可及的?本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集团共同出版,介绍了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结果,探讨了自动驾驶汽车如何重塑城市交通的未来。
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正在寻求一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以共享车辆、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车辆取代现有车辆。与目前的运输系统相比,这些变化可能对社会有益。但是一些变化可能是消极的。市长们现在应该开始引领一场关于自动驾驶车辆如何能够最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需求的辩论,并帮助实现更广泛的城市目标。
由于本土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及出行服务市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也由2007年的9%增至2017年的30%。麦肯锡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它正成为一个引人争论的问题。自动驾驶汽车有深刻地改变城市的潜能。但是,人们对这种技术及其影响的理解正在迅速改变。本文陈述了自动驾驶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关于它的主要争议点。
很多专家认为,对自动驾驶汽车如何能够解决知名伦理实验——“电车难题”的讨论并不能使人们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辩论取得多大进展。但是,对于这一困境的探讨可以凸显出公共辩论中经常忽略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本文以“犯罪现场调查”式的方法探索自动驾驶科技背后的伦理及对人工智能的困惑中缺失的部分内容。
当前,自主车辆(AVs)是热点话题。为了促进工程设计与安全之外的公共政策的讨论,美国规划协会近期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尽管人们可对自动化技术的潜力保持兴奋,但与会者普遍认为,如果城市不对自主车辆何时及在哪里运行设置参数,则未来的城市景观可能只会加剧人们当前已经面临的很多经济、社会与环境挑战。
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投资总体激增程度的公开估测。为了估计这个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作者搜罗了2014年8月到2017年6月有关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核心技术的投资和交易报告。这些交易公布的数字接近800亿美元。本文研究认为,这项技术正快速发展,投资活动的上升趋势应会继续。
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A.I.)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本文的目标是提炼一组有关人工智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为制定该领域的发展议程作出贡献。本文的一个主题基于Baumol的“成本病”观点:增长可能不会受限于人们所擅长的方面,而是受限于本质但难以改善的方面。
为期两天的2017年博世“互联世界”物联网大会15日在柏林开幕,自动驾驶汽车概念和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德国博世集团为此推出了一款车载电脑,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之成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日在当天召开的自动驾驶汽车标准化恳谈会上表示,年内将开发和制订关于减少前方冲撞系统等5种自动驾驶汽车的韩国产业标准(KS)。此前,产资部和国家技术标准院已制订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联的23种国家标准。
一年一度的北美国际汽车展9日在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拉开帷幕,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等40余款新车登台亮相。与法兰克福、日内瓦、巴黎和东京国际汽车展齐名的北美国际车展每年1月开展,在全球汽车业界有着重要影响力。
展望未来,人们需要加强理解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提前思考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呈现的形式,以及应对这些问题需要的干预政策。只有这样,当这些技术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才能做好充分准备。这不仅是人们迈向更加智能的未来的第一步,也是走向安全未来的第一步。
作者认为,车联网可能提高公路安全、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空气污染。不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设计者必须克服基础设施落后、天气恶劣、频谱不足、黑客攻击和公众认可等发展障碍。
显示 6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