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湖南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1385.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5972.8亿元,增长了3.3倍,连续跨过“2345”千亿大关,近五年年均增长25.2%、居中国第1位,即将挺进千亿美元俱乐部。2022年上半年,湖南进出口额达3255.4亿元,同比增长25.2%。
“今年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9个,协议引资额2047.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长15.1%、71.9%。其中,3个投资额百亿元以上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3日介绍说,该省实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赋权事项已全部落地。
在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半年全国吸收外资仍实现较快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7233.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
中国商务部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下同)17.4%,折合1123.5亿美元,增长21.8%。
5月27日,以“自贸联动世界,合作共绘蓝图”为主题的2022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招商合作大会在南宁举办。
20日是首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对俄活动周首日,作为中国对俄的桥头堡省份,黑龙江省将通过此活动,以一对一的形式,为中俄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商务、科技、经贸等领域合作洽谈,已完成“云签约”1.7亿元人民币。
记者7日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呈现出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该条例将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记者3月31日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重庆自贸试验区将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重庆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并为中国其他省区市提供可借鉴的制度创新成果。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浙江、河南、山东、广西、安徽等多个自贸试验区接连部署,开列2022年的目标任务清单,并以挂图作战、对表攻坚方式推进政策落地。其中,加强重点项目优势产业政策供给,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成为重要发力点。
21个自贸试验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江苏省商务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实际使用外资288.5亿美元,规模保持全国首位。货物贸易进出口5.2万亿元,居全国第二。社零实现4.3万亿元,也居全国第二。
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突破38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84.8万吨以上,累计开行突破1.13万列,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6条,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日前,中国2021年外贸成绩单发布,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6.4%,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日前,连云港港海关监管专业停车场仓储区,40多辆蔚来ES8汽车在等待装船,搭乘“华伦蒂茹”轮前往挪威。蔚来,正是连云港港口股份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依托欧洲航线,拓展的又一商品车外贸出口新品牌。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
11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谭斌宣布,广西钦州市侨青大厦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开工建设。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以下简称“联动创新区”)2日启动建设。重庆10个平台将通过全面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等方式,建设联动创新区,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加快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自贸试验区为优势产业筑势赋能。
中国已经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试水”。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个“高”,体现在哪些方面?
显示 228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