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欧盟免税进口商品在经济上是有益的,那么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商品也是有益的。如果关税不像留欧派所声称的那样重要,那么降低关税不会在未来的贸易协定中造成议价能力的重大损失。
脱欧是一般脱欧支持者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做出的决定,考虑到了脱离欧盟政治机构的优缺点,并分析了设想的潜在经济后果。一般脱欧支持者的立场是基于他们认为这样做长期而言会对英国更好。真正的极端分子是那些接受英国不顾代价脱欧的人。
英国不仅通过财政贡献,而且通过与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分享技术专长和经验,为欧盟带来了发展顺差。欧盟向英国提供了广泛参与、利用其金融工具的机会,以及与其他27个成员国一道塑造欧盟政策、计划和方向的机会。
随着英国脱欧危机加深,其影响有可能从英国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并波及美国。希望特朗普政府充分意识到硬脱欧给美国和全球经济构成的风险,并尽其所能帮助防范这种可能性。
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森坦斯认为,英国脱欧后房地产价值下跌30%是好消息。作者指出,这一观点严重有误。在第一堂经济学课上,人们得知价格由供需决定。因此,要理解房价下跌是积极还是消极,人们需要知道变化背后的原因。
日本政府16日关于英国脱欧协议草案遭英下院否决一事愈发感到担忧,认为“无协议脱欧”若成为现实则可能对进驻英国的日本企业造成影响。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强调,“包括向日系企业提供信息和支援在内,希望切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英国议会下院15日投票否决了英国政府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根据议会下院此前决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将在21日前提出新“脱欧”方案,并再次提交议会表决。
罗马尼亚1月1日开始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半年的任期中,罗将面临英国“脱欧”、多年度财政框架、移民危机、周边安全以及繁琐的日常事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11日说,罗马尼亚在欧盟最艰难的时刻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欧盟领导人同时希望罗马尼亚在主持欧盟工作时能够克服困难,为欧盟未来带来希望。
转向单边自由贸易将有助于抵消英国与欧盟贸易壁垒增多造成的一些经济成本,减轻退欧对贸易的破坏性影响。可悲的是,政客们本能地倾向微观管理,而不关注这些重大的结构性问题。
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享受了一段富裕、和平的时光,但长时间的和平使得人们高估了政治变革带来的收益,低估了政治动荡带来的损失。法国的“黄背心”与英国脱欧向政府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两个国家陷入动荡之中。
据南非每日商报网站12月17日报道,南非贸工部长戴维斯指出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与英国的贸易协定谈判已处在收尾阶段,该协议将在英国脱欧后替代现有的欧盟与Sacu的贸易协定,继续维护好英国与Sacu成员国的贸易关系。
随着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脱欧计划获得批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本文提出了人们就英国脱欧需要考虑的10个问题,包括市场将如何反应,是否会进行第二次议会投票,或第二次公投等。
欧盟日前正式与英国达成“脱欧”协议,但该协议能否在欧盟各成员国和英国议会顺利过关犹未可知,“无协议脱欧”风险尚未排除。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是当前欧盟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针对欧盟25日通过英国“脱欧”协议草案,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6日说,中方希望英欧双方最终就“脱欧”问题达成共识。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的粮食需求,应采用基因改造、基因沉默和编辑技术以提高产量。欧盟的法规及其共同的农业政策阻碍了农业的创新。因此,英国脱欧为英国提供了重新审视现有技术的黄金机会。
德国财政部长肖尔茨20日警告,英国“脱欧”将给德国及欧盟经济增长带来明显风险。肖尔茨当天在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演讲时说,德国经济今后几年将面临多种风险,其中就包括与英国“脱欧”相关的风险,“我们必须尽可能确保达成一个好的(脱欧)协议”。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5日在议会下院演讲时表示,尽管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草案并非最终协议,但这让英国离最终协议更近了一步。同日,因不满草案内容,多名英国政府官员辞职。
印度现在正走上向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发展的道路。印度境内出现的积极变化源于其对经济自由的追求。英国和印度商业委员会表示,在食品和饮料、药品和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两国的增长潜力巨大。如果英国希望在与印度达成贸易协定的方面超越欧盟,就必须采取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加宽松的姿态。
《瑞典日报》10月17日报道,英国首相Theresa May 当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27国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并在晚宴上就英国脱欧下一步措施进行了讨论。
德国总理默克尔17日发表声明,希望英国脱欧后,仍是欧盟的密切伙伴。她对英国有序脱欧仍抱乐观态度。默克尔当天在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政府声明,介绍了即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峰会和亚欧首脑会议情况及德国立场。
显示 318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