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8日表示,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受人口老龄化、生产力低下以及新技术和创新的最新趋势影响,日本及全球其它央行正面临一系列日益严峻的挑战。文章首先重点研究了发达经济体的持续低通胀问题,回顾了其对非常规货币政策和政策协调的相关影响。在第二部分,文章分析了与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中的央行货币、私人货币、加密资产以及中行数字货币的前景有关的问题。
当前的公共卫生危机已成为欧洲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它尤其影响欧元区南部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仍在遭受欧元危机的影响。在欧盟或欧元区缺乏令人信服的财政政策回应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再次介入以稳定欧元。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20年6月会议上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立场。但自2019年12月以来首次更新的预测显示,至少今后两年半,通胀和就业率都将低于目标值。前景如此糟糕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是政策太过紧缩的一个明显信号。
据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8%。专家认为,按照趋势上看,预计全年可实现3.5%的控制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如何理解“更加灵活适度”?怎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这些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美联储使用大量政策工具,特别是采取“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新加坡相关专家认为,货币政策不是拯救经济的“万灵丹”,美联储的政策工具能部分缓和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样会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得益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欧洲中央银行副行长德金多斯7日表示,若当前刺激规模不及欧元区所需,欧洲央行随时准备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措施。
日本央行在27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不变,取消购买国债的上限,通过扩大购买国债和企业债等手段进一步加大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定力,既是对正常货币政策的坚守,也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预留了更大空间。在当前形势下,颇具韧性的人民币资产正获得国际投资者进一步青睐。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3月3日宣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这一历史新低。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充足。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更大力度地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充分地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近期,市场普遍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影响。如何加大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灵活适度发挥货币政策作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作出回应。
非洲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愿本国货币走软。保持货币坚挺的趋势已融入非洲经济结构中。商品出口和援助资金流入增加了当地货币的需求,使其更加坚挺。非洲各国政府害怕货币贬值是因为要依靠进口资金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而货币疲软会迫使他们筹集更多的收入以偿还外债。
鲍威尔当日表示,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合适的,但会针对重大变化做出应对。随着美国短期融资市场流动性紧缺问题逐步缓解,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回购操作并减缓国债购买的步伐。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11日表示,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合适的,但会针对重大变化做出应对。随着美国短期融资市场流动性紧缺问题逐步缓解,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回购操作并减缓国债购买的步伐。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日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去年三次降息后,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是合适的,能够支持美国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强劲增长且通胀率位于“对称性的2%目标”附近。
本文研究了欧洲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欧元区通胀预期的影响,因为通胀预期对于实现低于但接近2%的通胀目标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非常规货币政策会在短期内导致通胀预期上升,但这种影响在中期似乎消失。此外,非常规货币政策推动了中期实际GDP增长。
过去十年,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比以前慢。缓慢的增长经常被视为由金融危机所致。实际的技术进步是否被低估了?没有经验证据支持这种假设。这次会出现与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或其他重大创新有关的新一波技术革命吗?也许可以,但是我们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会发生。
显示 338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