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全面系统地掌握贵州省主要中药材大品种的全国发展现状和趋势, 更好地服务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咨询评估部通过历时11个月的数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研究编制的《贵州省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链(第二部)》,日前已正式出版。
近年来,贵州把营商环境作为产业大招商的生命线来全力维护,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全力以赴推进全省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良好空间。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7月随着经济运行稳步回升,贵州省存、贷款保持平稳增长,金融为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注入动力。
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推进贵州的区域协调发展,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适宜石斛生长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发展优势,贵州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种植面积已突破16万亩,近野生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8月19日,“兴仁薏仁米”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仪式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举办,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的“兴仁薏仁米”获得贵州首张药食同源物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兴仁市农业农村局助推农村产业革命,探索药食同源物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举措。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农户种植的辣椒迎来采收、加工高峰期。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订单种植朝天椒、珠子椒等特色辣椒品种,并依托遵义辣椒城、辣椒加工园等,发展集产品研发、加工、商贸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带动当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贵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高度重视市场主体,不仅在保市场主体上下足功夫,更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半年新设立市场主体27.12万户,累计总量达到318.99万户。
近日,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国台酒业为“贵州省人才基地”,基地名称为“贵州省酱香型白酒酿造及产业化人才基地”。
今年上半年,贵州投促系统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逆势奋进、“危中寻机”,成效显著。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挖掘以生态资源、气候环境等为核心的避暑旅游资源,打造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八方来客消夏避暑。据统计,今年7月,贵州省共接待游客7755.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83.94亿元,环比分别增长42.72%、37.93%。
5630次绿皮列车自贵州遵义出发,沿着川黔铁路,开往重庆。这趟“慢火车”途经20余个大小车站,是沿线居民走亲访友、外出务工的重要交通工具,多年来一直保持亲民的票价,成为乘客心目中的一抹“希望绿”。记者:刘润芝 王若凡(实习) 报道员:刘晓 王强 来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武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于2020年8月18 - 19日在遵义市新蒲新区召开。本次盛会将举行开幕式暨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开市仪式、参观考察、合作恳谈、展示展销、网上“辣博会”等系列活动。
日前,首届中酒展大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国台国标酒斩获“2020中国酒业最具代理价值产品”大奖。
贵州正式启动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旨在千方百计把贵州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提升贵州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围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充分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通过推动重点产品规模化、加强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努力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奇山秀水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宜人气候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夏季,是贵州最美好的季节,随着气温日渐升高,众多游客忍不住“躲进”清凉贵州。
贵州省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应用,落实国家“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重要部署,建立完善中药溯源系统,重新塑造中药行业诚信生态。
今年以来,贵州针对外贸外资企业开展“管家式”服务,稳外贸工作总体形势好于预期。1至7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52.9亿元,进口额43.5亿元,同比减少37.5%;出口额209.4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显示 650 条中的 341 到 360 条结果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