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于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外企正在抓紧机会开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业务,多数公司在华发展相当成功。”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今年以来,众多跨国企业负责人密集访华,身影活跃在中国各大经贸论坛、工厂园区,引发外界关注。跨国企业在华有哪些新动向?他们眼中的中国市场究竟如何?一起来听他们的声音。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当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一个大市场中充分竞争、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我相信中国市场会释放出更大潜力。”
“推动开放共赢的绝佳案例”“全球创新力量的汇聚之地”“展现共享开放机遇的决心”……七年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给世界开放与合作的正能量,成为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生动例证。第七届进博会开幕之际,众多跨国企业表示,期待同赴“进博之约”,继续书写互惠互利、互相成就的“进博故事”。
近期富士康宣布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和七大中心的消息引发关注。富士康此举释放出跨国企业正在重新审视、评估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信号。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应持续优化软硬件环境,继续扩大制造业比较优势,以吸引更多高质量跨国企业“回流”“加码”中国。
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已建立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中,有相当多的公司留在了中国。事实上,许多公司正在增加投资,以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记者近日对话卡夫亨氏、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法雷奥等跨国公司相关人士,探寻三家企业如何抢抓机遇、向中国市场更深处扎根。
多年来,全球大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希望中国日益壮大的消费群体能给它们带来巨大收益。
起源于法国的施耐德电气集团与来自能源、制造等行业3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宣布进一步增资无锡、泰州和青岛生产供应基地,德国化工企业科思创集团与近2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11月,诸多跨国企业在华最新举动释放出我国吸引外资的暖意。
记者从上海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4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6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2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26日宣布,与小鹏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并向小鹏汽车注资约7亿美元,以提高大众在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能力。
国际知名商界人士近期接连访华,积极开展对华经济合作与交流。多位跨国企业高管在访华期间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将扩大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开年以来,众多跨国企业负责人密集访华,身影活跃在中国各大经贸论坛、工厂园区,体现出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在2021年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上海近日举行吸引53个外资项目的集中签约仪式,投资总额达54.4亿美元。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日前表示,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这为跨国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施耐德电气今年第四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希望继续扩展“朋友圈”,与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同频共振。
宁吉喆介绍,今年1至8月,四川省对美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1323.9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3%。重庆市对美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752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近15%。
据外汇局6日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跨文化管理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对各种文化差异开展灵活变通的管理,妥善处理文化冲突、融合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普华永道7日在中国18个城市同步发布《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亚太供应链重塑》调研报告。调研发现,大部分受访在华跨国企业高度认可中国供应链的独有优势,仍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近日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家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业务伙伴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
显示 7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