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印度央行与普通民众眼里,印度经济正呈现为不同的面相。印度央行最新一期的月度经济公报对印度宏观经济的权威研判是,印度经济复苏仍然强劲。但在现实层面,印度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世界银行也再度下调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
由于英国的通胀水平还将持续,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五次加息。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英国通胀水平尚未达到顶峰,英国央行可能在未来继续加息,使基准利率达到3%左右。
当前,全球遭遇高通货膨胀,据不完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超过5%的国家超六成,美国、欧元区涨幅更是连创历史新高。分析认为,当前形势下,中国物价运行整体平稳,CPI涨幅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物价“稳定器”。
历史不会友善地评价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首先,它给美国带来了几十年的高通胀。现在,它让美国走上了经济“硬着陆”道路。认为美联储转向更强硬政策立场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一个原因是,这已经导致2021年其制造的资产和信贷市场泡沫破裂。
随着在粮食价格飙升和供应短缺迫在眉睫的背景下饥饿现象的增加,这种高通胀——以及通过提高利率对其加以遏制的努力——正在搅乱金融市场,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同时加剧世界上最贫穷人群的痛苦。
在5月16日发布的最新预测中,欧盟委员会预计2022年欧元区通胀率将达到6.1%,GDP将增长2.7%。欧洲央行在3月10日的最新预测中,预计通胀率和GDP增速将分别为5.1%和3.7%。欧元区的通胀和GDP增长前景让欧洲央行担心三个问题。
2022年早些时候,极高通胀迫使美联储猛踩货币政策刹车。同样的情况现在似乎正在欧洲发生,欧洲中央银行正被迫逆转路线,以应对自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最高水平通货膨胀。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变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不是好兆头。
疫情和通货膨胀打断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感到压抑。然而,这些挑战澄清了人们的思维,唤醒了创造力,并可能为美国复兴奠定基础。
文章确定了一些无法解释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差异的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产出增长、产出缺口、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疫情封锁限制、港口经济放缓、财政刺激措施。但仍不可将所有这些因素排除在全球通胀飙升促成因素之外。
近期经济数据确切表明,美国正处于一场经济混乱之中。事实证明,继2021年经济快速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出现急剧放缓。
去年,美元对欧元汇率上升12%。目前,1美元兑换0.93欧元,汇率已接近等价。鉴于美元飙升以及许多国家目前的通胀率处于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我们可能会步入一场“反向货币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国不会竞相贬值货币,反而会升值货币。
虽然一些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仍在正轨上,但其他指标显示,美国家庭和企业正变得越来越悲观。美联储将不得不对经济走软做出比2021年经济走强更灵活的反应。
德国经济正步履蹒跚地前行,面临着几十年来最高的通胀率。德国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在春季报告中大幅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展望。
美联储主席现在面临着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即在不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情况下控制通胀。如果量化紧缩能有效放大加息带来的影响,它可能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有用工具。
澳大利亚央行日前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35%。这是澳央行自2010年以来首次加息。分析指出,此次加息比市场预期来得更快、幅度更大,意在遏制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中国3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5%,而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相比之下,美国3月份的年通胀率为8.5%,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欧元区3月通胀率再创历史新高,国际社会对欧洲经济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增加。
人们曾以为,美国的高通胀已经成为历史。然而,现在,没有人怀疑通胀是当今的一个问题。美联储姗姗来迟地采取行动。在今年3月的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得出结论,他们将在2022年加息近两个百分点,这将使美国进入25年来最严厉的紧缩周期之一。美联储怎么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它的急剧转变是否意味着它终于做对了呢?
鲍威尔认为,收紧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而不会影响经济。或许,发出这种信息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但历史表明,在类似当前这样的环境下,经济“软着陆”只是一个乌托邦。
欧央行公布对专业预测者季度调查结果。预测人士认为,由于俄乌冲突对经济的打击,欧元区今、明两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9%和2.3%,低于上次调查的4.2%和2.7%。
显示 526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