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梁,原名风干圪梁,位于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中部,一片荒漠。2005年,东达蒙古王集团在这里建设移民新村,并把此地改名为风水梁,獭兔养殖业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如今,“风水梁”这个生态圈已经形成了种、养殖两大产业链,通过治理沙漠与发展沙产业有机结合,不仅走出了轰动全国的“沙产业循环发展”链条,还帮助1万多生态移民及城镇化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让原是不毛之地的“风干圪梁”转型为绿化率逼近70%的“风水梁”。
由内蒙古清研沙柳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采用沙柳木材料制作而成的“天骄圣木亭”,是鄂尔多斯市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展示的成果之一。
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经营区,放眼望去,林间草木茁壮成长,野花竞相绽放,飞鸟鸣叫嬉戏,鸡鸭啄食虫草,一派生机盎然、多彩秀美的和谐景象。
677万株、9667公顷的绿化面积为美丽的天骄圣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伊金霍洛旗防沙治沙项目区。这片绿色也代表了鄂尔多斯人永无止境的创造精神,也承载着鄂尔多斯人敢让家园换新颜的“治沙梦”。
2017鄂尔多斯国际沙草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沙博会”)于9月4日至13日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象棋广场商贸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参展商和观众争取更多的洽谈交易机会。
曾经被誉为“死亡之海”飞鸟难越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生机盎然、满眼绿色。
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七大文化建筑之一,造型设计中融入了多种体现蒙元文化的符号和元素。入口会堂为蒙古包造型,3个展厅为马鞍造型。总占地面积833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480平方米,由会议中心和展厅两部分组成。
鄂尔多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展览以新中国68年防沙治沙历史为时间跨度,全方位、多侧面展示中国政府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防治荒漠化艰苦卓绝的历史,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防治荒漠化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年前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的鄂尔多斯,身后既是鄂尔多斯人把“城市建成花园”的决心,更是鄂尔多斯荒漠化治理的生态传奇故事。
曾经被誉为“死亡之海”飞鸟难越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生机盎然、满眼绿色…… 伊金霍洛旗为了再现当年成吉思汗盛赞的水草丰美的繁茂景象,大力实施防沙治沙绿化工程,目前工程总绿化面积14.5万亩,种植樟子松、油松、旱柳树等乔木677万株。已经让沙进人退的“不毛之地”变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矿区复垦要经过“表土堆放——岩石剥离排弃——下层黄土覆盖——表土覆盖——土地平整——土地生态复垦”一系列改造措施,再种草种树,历经 5-8年,才能将土地养熟,成为绿地良田。
在黄河“几”字湾南岸,库布其沙漠东西横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近年来,这里的人们在治沙绿化的同时,也在向致富之路发起冲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9月6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举办地,将主要承担大会期间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民间机构代表的住宿、餐饮、旅游和观摩考察等重要任务。
这里曾经是一片无边的荒漠,风沙让心灵受尽了折磨。这里如今用汗水染绿沙漠,感动了腾格里送来春雨……一首《绿色鄂尔多斯》,唱出了当地生态的沧桑巨变。
每年春回时分一个个奋力植绿的匆忙身影,不论冷暖不分四季都闪耀在防治荒漠化之路上的坚守,正是鄂尔多斯治沙人的坚持与坚守,才在荒漠中创造了奇迹的绿洲。
昔日的“风沙之城”,如今变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份份荣光可鉴的证书是付给鄂尔多斯人汗水的最好回报。
显示 267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